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内三院

内三院

官署名。(1)清代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之总称。后金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改文馆为内三院,设于盛京。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纂机密文书、奏章,并掌记官员升降文册;内秘书院掌撰敕谕、祭文及外国往来书札,并录各衙门章疏;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御前进讲等事。初置八承政管理各项事务。清崇德元年(1636)五月,定内三院官制,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学士二人;内秘书院设大学士二人、学士一人。顺治二年(1645),定内三院为正二品衙门,将翰林院分隶内三院,改称内翰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弘文院。六年增设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每院各一人。八年,移内三院于紫禁城内,定大学士品级同于各部尚书,学士品级同于各部侍郎。十年,增置汉大学士各二人,命大学士于太和门内轮值。十五年,改内三院为内阁,降为正五品衙门,分立翰林院。十八年六月,罢内阁,复内三院,翰林院仍并入。康熙九年(1670)八月,复改内三院为内阁,另设翰林院,遂为定制。(2)清代内务府所属上驷院、武备院、奉宸院之合称。

猜你喜欢

  • 刘敬宣

    371—415东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字万寿。初为王恭前军参军。随父牢之征讨,所向有功。为司马元显从事中郎,桓玄咨议参军。元显败,玄夺牢之军权。劝父袭玄,自还京口迎家属。失期

  • 张文襄公全集

    书名。清末张之洞著。二百二十九卷,首二卷。1928年刊。包括奏议七十二卷、电奏十三卷、公牍三十六卷、电牍八十卷、专著杂文等二十八卷。内容自光绪五年(1879)起至三十四年止,涉及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 杨坚

    即“隋文帝”。

  • 数度衍

    书名。清方中通著。二十四卷。顺治十八年(1661)撰,康熙年间胡氏继声堂刊印。有数原、律衍、几何约、珠算、笔算、筹算、尺算等法,其他内容按古算九章名目分篇,并依西法推阐其义。卷十一的“位加隔位合数法”

  • 沮渠男成

    ?—401十六国时临松(治今甘肃肃南东南)人。卢水胡。北凉主沮渠蒙逊从兄。初任后凉吕光晋昌太守。蒙逊起兵反光,乃应之,进围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南)。推建康太守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业任为辅国将军,委以军

  • 四门助教

    学官名。北齐始置,二十人,协助四门博士教授四门学生。隋初沿置,五人,从九品,开皇十三年(593)罢。唐代复置,三至六人,从八品上,职掌如故。

  • 广州总商会报

    报纸名。清光绪三十二年一月五日(1906.1.29)在广州创刊。日报。广州总商会机关报。左宗藩、郑观应、区赞森发起,金灌青主办,萧寅廷、陈襄廷、魏襄候等主笔。设上谕、论说、商务等栏目。发行两月余,停刊

  • 明州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分越州郧县地为郧、奉化、慈溪、翁山四县,置州,治郧县(今鄞县南四十里),大历、长庆中州县先后移治今宁波市。因境内四明山得名。辖境相当今浙江甬江流域及舟山群岛等地。天宝元年(74

  • 太师挚

    古乐官。名挚。《论语·微子》:“大(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其活动时代有商纣时、周厉王时、周平王时、鲁哀公时等说,多数学者

  • 方钝

    ?—1577明湖广巴陵(今湖南岳阳)人,字仲敏,号砺庵。正德进士。嘉靖三十一年(1552)官至户部尚书,竭尽搜括以筹军费。三十七年忤严嵩,改官南京,遂解职归。卒谥简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