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祚
唐人。先世为靺鞨酋长。骁勇善射。以军功为右羽林军大将军,前后掌北门宿卫二十余年。曾率军平服黑水靺鞨及室韦。万岁通天元年(696),平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之乱,屡立战功。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病危,助张柬之等诛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以功封辽阳郡王。三年,率千骑从太子李重俊攻武三思,兵败被杀。
唐人。先世为靺鞨酋长。骁勇善射。以军功为右羽林军大将军,前后掌北门宿卫二十余年。曾率军平服黑水靺鞨及室韦。万岁通天元年(696),平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之乱,屡立战功。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病危,助张柬之等诛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以功封辽阳郡王。三年,率千骑从太子李重俊攻武三思,兵败被杀。
即“蔑里乞”。
佛教石窟。位于今甘肃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大都麻河西岸的大剌沟峭壁上。两窟相邻,其形制均为中心柱式,窟内为敷彩泥塑和壁画,其开凿时代被认定为十六国北凉时期,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石窟之一。
书名。北宋余靖撰。三十卷。景祐二年(1035),靖为秘书丞,言班固《汉书》文多差舛,请刊正。诏与国子监直讲王洙取秘阁古本对校,逾年成书。
书名。五代时孙光宪撰。原三十卷,今本二十卷,三百二十七条。记唐武宗至五代后晋时期杂事,多得于交游与见闻,兼采时人著述,材料较为翔实可靠。于当时皇室、宰辅、官宦、酷吏、藩镇、科举、门阀、艺文、僧道、习俗
古族名。或作周饶、周头、朱儒。因其人身短小而得名。《国语·鲁语下》:“焦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山海经·海外南经》:“周饶国……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焦侥国……。”《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小人名曰
书名。唐韩愈、沈传师等撰。五卷。元和八年(813),宰相李吉甫因前史官韦处厚所撰《先帝实录》三卷记事不详,命愈等重修。愈确立“忠良奸佞,莫不备书,苟关于时,无所不录”的义例,削去常事,著其系于政者。逾
文书名。属敕之一种,为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明代封赠中下级官员时使用,文字用殿阁大学士起草奏定。清沿明制,用作敕封外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凭证文书。
官署名。唐大和七年(833),置于银州(治今陕西横山东),后扩展到绥州(治今陕西绥德)。为中唐以后重要养马场之一。
?—1884清直隶宁津(今属山东)人,字省三。咸丰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入曾国藩幕参与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占南京,次年升江宁盐巡道。八年署两淮盐运使加按察使衔。光绪十年(1884)署湖
溆一作序(《汉书·地理志》),又名序溪。源出今湖南溆浦县南,北流至县南折西入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