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界

三界

①藏语“康松”的意译。唐代吐蕃行政区划。有两种解释:据《德乌佛教史》载,唐代吐蕃将地界按上、中、下三种地理方位划分,每“界”又各分为“上三界”、“下三界”、“中三界”或“卫三界”三部分。三界具体所指范围无载;一说是将吐蕃当时的辖区划分为“多康”、“博康”及“宗康”三大地界。其基本地区范围,“多康”指今西藏包括昌都在内的甘孜自治州及川青藏交界南部及西南部地区。此称至今仍在藏区沿用。“博康”之称在吐蕃十二小邦时期已见史载,当指今西藏自治区(即卫藏及昌都以西),此称久已不见用。“宗康”一词仅载于《德乌佛教史》,当指今青海湟水流域的“宗喀十八部”地区,亦可指今甘青藏区而言,即相当藏文所载的“多思麻”地区。“三界”即“康松”的划分是研究西藏历史地理沿革的重要史料。 ②萨满教对宇宙的看法。流行于信仰萨满教的赫哲、蒙古等族地区。旧时赫哲族民间认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上界是天堂,诸神所居;诸神住处又分为七层,造物主居最高之天,其他诸神居其下之天。中界即人间,人类所居,是人类繁殖之处。下界即地狱,为恶魔居处。恶魔为人间罪人的执罚者,造物主恐其恃威虐行,遣诸神保护人民,使其按主神命令行事。

猜你喜欢

  • 瓦府

    傈僳语音译,意为“放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地区历史上普遍存在过的一种实物雇工形式。由早期原始互助协作的换工(※瓦纠)转化而来。每当农忙季节,头人、富裕户就以粮食、盐、肉、麻布等实物换取贫困户的劳动力进

  • 夏州

    州名。故址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车晋义熙九年(413)赫连勃勃于此建大夏国都城。北魏称统万镇升置州。隋改朔方郡,唐贞观二年(628)复置州。唐末为党项拓跋氏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治所。宋淳化五年(994

  • 匐你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酒”。《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酒为匐你,”故有“匐你热汗”,热汗掌监察非违、厘整班次。据法国学者

  • 乌古论德升

    ?—1218金朝大臣。本名六斤。女真族。乌古论氏。益都路(治今山东益都)猛安人。章宗明昌二年(1191)进士。累官补尚书省令史。历任吏部主事、绛阳军节度副使、太常博士、东平治中。卫绍王大安元年(120

  • 迭里弥实

    元末官员。字子初。祖籍西域,回回人,合鲁温氏。大都路治中满速儿孙,安庆路治中马哈麻之子。事母至孝,年40不仕。初充宿卫,继授行宣政院崇教。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任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达鲁花赤。

  • 南院行官三司

    西夏官署名。属下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4承旨、2都案,4案头。

  • 兀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乌苏卫。正统(1437—1449)后所置,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阿什河流域。正德九年(1514)六月,兵部侍郎石玠至开原,遣大通事马俊出境招谕诸部,该卫先受约束。今人考定

  • 蒲剌都

    亦译“蒲剌睹”。女真语,《金史·国语解》谓“目赤而盲”之意。金代女真人多有以此命名者,如裴满蒲剌都、纳合蒲剌都、纥石烈蒲剌都、完颜蒲剌都、把蒲剌都等。

  • 齐齐哈尔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寺址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砖木结构。东西两寺并立。西寺曾遭毁坏,东寺内主体建筑为礼拜殿,分大殿和窑殿。大殿宏伟壮观,内以阿拉伯经文及花草图案装

  • 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

    即“沙钵略可汗”(11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