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达

丹达

山名。丹达山系汉人称,因丹达塘而名。藏人谓斜贡拉。位硕板多西,拉里东。终年积雪,山道崎岖险峻。康熙五十七年(1718),援藏滇军输粮至此,逢雪崩,百余人被压毙,奉敕建专祠奉祀,后人遵为“丹达王爷”,该山由是著名。乾隆十三年(1748),设行台,派兵戍守,名丹达塘。五十八年(1793),福康安率兵进藏,往返于此,安稳无阻,以为神佑,奏准诏封为“昭灵助顺山神”,载入祀典,春秋致祭,并颁御书“教阐遐柔”匾额,由驻藏大臣悬挂于山下旧建神祠。雍正年间(1723—1735),曾一度于此划西藏与内地之界,立鄂博于该山之巅。

猜你喜欢

  • 额古都娘娘

    鄂伦春语音译。又称“埃尼博如坎”。主管天花病的娘娘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患天花病,祈祷此神保佑。祭品为狍子、野鸭、飞龙鸟和酒等。神像是在布或纸上画的3个女人像。相传她们

  • 宇文测

    西魏大臣。字澄镜。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宇文泰族子。少好学、性沉稳。初为北魏殿中侍御史,累迁司徒右长史、安东将军。尚宣武帝元恪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元修(532—534)继位后,晋广川县

  • 七公

    十六国时期汉(前赵)所设职官。刘聪即位后,于嘉平四年(314)定官制,设丞相(后改为相国)、太师、太傅、太保、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史称“七公”,分别由刘粲、刘景、王育、任煿、马景、朱纪、刘曜担任。

  • 上驷院

    清代官署名。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1661),改名为阿敦衙门。“阿敦”满语意为“牧群”、“马群”,即管理牲畜、训育御马的机构。专为皇帝、后妃、皇子巡幸出游、围场射猎提供马匹。康熙十六年(1677),

  • 47—165高句骊国第六世王。小名淤漱。第二世王类利之孙;父再思,为古邹加;母夫余族人。汉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慕本王被杀,子孙不肖,国人迎立之为王。时年7岁,母摄政。在位时,继续兼并邻近诸部,巩

  • 西夏书

    书名。(1)清秦恩复撰,20卷,已佚。据清人张澍记述,系根据《东都事略》、《宋史》诸书史料,书未成而辍。《扬州府志·艺文类》著录。(2)清王昙撰,4卷,已佚。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据《南献遗征笺》著

  • 伯都王

    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又译歹都王。※脱懽子,※也先汗弟。明景泰五年(1454),瓦剌内讧,与赛罕王设计毒杀阿剌知院次子。也先被杀后。率众西走哈密,投奔其姐哈密忠顺王母弩温答失里。天顺三年(1459),遣使

  • 车臣汗旗寺

    喀尔喀蒙古车臣汗旗旗庙。位于车臣汗部温都尔汗地区。为西藏式建筑。有庙宇四座,房舍200处,白塔3座。常住喇嘛两千人。下分科设札仓,有:却伊拉札仓(神学)、曼巴札仓(医学)、珠尔海札仓(星相)及珠德札仓

  • 药师坛

    藏传佛教举行法事的一种称谓。《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亦思满蓝,华言药师坛。”藏语smanbla,译为“药师坛”,为消灾免疾所举行的法事。

  • 特蕃

    即“吐蕃”。唐代敦煌文献《汉藏字书》有此称。详见“吐蕃”(7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