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拉部

乌拉部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又作兀拉、兀剌,满语意为“江”。因分布于乌拉河畔,故名。源同※哈达部首领,纳喇氏(一说原为完颜氏)。世居忽喇温江(今呼兰河)一带。始祖纳齐布禄南徙辉发、乌拉部间启尔撒河源,避居乌拉河滨,二传至其孙(佳玛喀)时,在乌拉河岸洪尼地方筑城,为所部首领,自称贝勒。八传至补烟(布干),始强盛,尽并周边各部。十传至满泰、布占泰兄弟。在今吉林市东北68(或70)里松花江左岸建乌拉城(今名乌拉街,又称乌拉镇)。外城周15里,内城周2里。辖境大体南接辉发部(磐石县北境),西至苏斡延(今双阳河)与叶赫接,东达张广才岭,盛时达东海滨,北抵伯都讷(今吉林扶余县)南及拉林河中游一带。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初,为努尔哈赤所败,城破,被建州女真所并。遗民多为打牲乌拉户。属境有吴雅氏、颜扎氏、萨克达氏、兀札拉氏等女真60余姓,并有鄂尔图特氏等蒙古族杂居。(系表见下页)

附:乌拉部世系*

*本表参考《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本)、《乌拉哈萨虎贝勒后辈档册》和《满洲实录》制成。同时也吸收了乌拉部后人赵东升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 伊拜

    1594—1658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赫舍里氏。世居斋谷。佐领拜思哈子。太祖时任佐领。天聪元年(1627),受命迎犒察哈尔部来附人户。八年(1634),至科尔沁部调兵随太宗征明。九年,擢正白旗蒙古

  • 干将

    春秋末年吴国著名冶匠。善长铸剑,与越国著名冶匠欧冶子同师。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欲称霸中原,积极习武,但缺宝剑。与妻子莫耶请来三百童男童女鼓囊装炭,为吴王阖闾铸成雌雄二剑,雄剑曰“干将”,雌剑称“莫耶”。

  • 哈失哈力

    见“喀什噶尔”(2205页)。

  • 拉果拉萨·嘉样嘉措

    1803—1865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五十任堪布。藏族。早年入时轮扎仓,获噶让巴学位。由于诵经达到标准,获得然降巴称号。后入闻思堂学级,学完五部大论,由德赤仁波且受具足戒。37岁,任恰达玛职。次年,获多

  • 哈尼

    赫哲语音译,意为“思想的灵魂”。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旧时相信,人有3个灵魂,其为第二个灵魂。据传,它能暂时离开人的肉体,到远的地方去;人在睡觉时,它离开人的肉体,和别人的灵魂或神

  • 洛昂达孜

    吐蕃统一前小邦首领。藏语意为“洛昂牧马人”。初居今后藏娘曲河一带。后臣服于传说的第八代赞普止贡赞普,成为属民。后借比武之机,杀死赞普,在娘曲河流域的娘若香波堡称王,止贡赞普3子外逃,遂将止贡妃掠为己有

  • 阿里别

    ?—1280元朝官员。又称阿里、阿里伯。回回人。※牙老瓦赤子。原籍花剌子模。后随父款附蒙古,并至汉地。忽必烈当政(1260—1294)初年,任中书右丞、参知政事诸职。至元十二年(1275),以淮东副都

  • 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

    1934年7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沿河县铅厂坝召开第一次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黔东特区苏维埃政府。到会代表135人。大会通过决议6项,其中之一为《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

  • 贺兰山回鹘

    河西回鹘驻牧于贺兰山(今宁夏境)地区的一部。见“河西回鹘”(1507页)。

  • 吉慈尼

    见“伽色尼”(10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