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八等奉恩辅国公的别称和前称。崇德元年,立※辅国公爵。自此时起至12等封爵施行期间(1636—1747),辅国公一爵,原有入与不入※八分之分。其制以由※入八分镇国公依例降袭辅国公者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千户所之一。《满洲源流考》作五音所,并说清代黑龙江城(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南有五因河,又有五因屯,故名。
古津名。即今“大河家渡口”。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东距小积石山25公里,隋名临津关,亦称临津城。大业五年(609),隋炀帝西击吐谷浑,途经此。唐仪凤二年(677),置积石军,自此
亦作“番屯”。清代在台湾内山“生番”居地边界设置的一种捍卫地方治安组织。乾隆五十三年(1788),大将军福康安平定林爽文起义后,认为台湾内山边界险要甚多,为防止汉人入山滋事及“生番”外出,奏请以“熟番
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制下农奴为领主承担非农业性专业劳役的村寨。多属滚很召(意为“官家的人”)等级村寨,也有傣勐(意为“本地人”)等级的村寨。他们领种份地后,除为领主代耕土地或交纳官租(实物地租)
西双版纳傣文文献记载的历史分期。传说此地傣族是从“勐色本”地方迁来。其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傣语称“滇乃沙哈”,并谓此时期的性质为“莫米召、莫米宛、莫米尚”,意为:“没有官、没有佛寺,没有负担(
金代女真的一支。又译乌底改、兀的哥。一说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说部,辽代称兀惹或乌惹。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山林地区(一说还散居在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森林地区)。元代兀者(吾者
见“撒剌儿卫”(2495页)、“失剌卫”(590页)。
见“卡甫散”(545页)。
即“妣吉”(12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