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乜克力

乜克力

蒙古旧部名。又作磨可里、灭乞里、麦克零、野乜克力等。一说为畏兀儿近族,或认为是突厥后裔。历唐、宋、元诸代,均居于天山一带。明中期,其首领之一癿加思兰率部众三、四百人驻牧于吐鲁番地面。天顺(1457—1464)间,移近哈密城外巴儿思渴(巴里坤)一带。成化(1465—1487)初,率部进入东蒙古河套地方,并成为蒙古右翼永谢布部的领主。成化十一年(1475),霤加思兰立元裔满都鲁为可汗,并与之通婚,自为太师,部众增至数万。十五年(1479),被部下杀死。同部的亦思马因、亦不剌相继为太师,操东蒙古实权。达延汗即位后,清除异宗领主,于二十二年(1486),派兵杀亦思马因。正德五年(1510),亦不剌率右翼三万户与达延汗的左翼三万户决战于达兰特哩衮,兵败,率残部逃入青海,所属永谢布部归达延汗。嘉靖十一年(1532),达延汗孙吉囊、俺答率兵入青海,大破亦不剌,收其部众大半。二十二年(1543),俺答复入青海,大败其另一首领卜儿孩。三十八年(1559),俺答三入青海,灭卜儿孩余众。

猜你喜欢

  • 邹牟

    即“朱蒙”(792页)。

  • 砖瓦院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砖瓦制作与窑场作坊事务。夏仁宗时期已有设置。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五品,属末等司。

  • 辖戛斯

    宋辽金时对柯尔克孜先民之称呼。唐时称黠戛斯。又称黠戛司、纥里迄斯等。10世纪,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受契丹辽朝统治,设“辖戛斯国王府”,隶属上京道。而在天山西州回鹘政权统治范围内亦有称黠戛司的古柯尔克孜人,

  • 随满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绥满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巴思答木、咬纳等50人来朝,与阿剌山等4卫同时设立。

  • 太和官

    契丹王朝所置官卫名。契丹语称作“阿思斡鲁朵”(“阿思”意为“宽大”,“斡鲁朵”意为“宫”)。为辽道宗※耶律洪基所置宫名。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

  • 新疆人民民主同盟

    见“新盟”(2375页)。

  • 于骨里

    见“乌古部”(332页)。

  • 栋伊思喇布

    ?—1681清代蒙古王公。阿巴哈纳尔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后裔,多尔济伊勒登次子,贝勒※色棱墨尔根弟。康熙四年(1665),率众2千余至喀尔喀右翼牧地,归附清朝。封札萨克

  • 羌戈大战

    羌族神话史诗。羌族民间古歌《祭祀歌》中的一部唱段。分为序歌;羊皮鼓的来历;大雪山的来源;羌戈相遇;找寻神牛;羌戈大战;重建家园,共7部分。内容记述远古时羌族祖先的一支流亡到岷江上游,同原居该地的戈基人

  • 助译者

    西夏译经者称号。直译相佑助者。辅助主译者译经,分工负责记录、翻译、核定译文、润色词句。在《西夏译经图》中16人分列主译者左右,其中8名僧人有姓名题款,4人为党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