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饭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以大米(或糯米)、小米、高梁米、黍、豆类混在一起焖制而成。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正月十五日乃“作五谷杂饭食之,亦以相遗……盖袭社饭相馈之古风也”。有祈求年内五谷丰登,招进五福之意。所用五谷因地而异,五谷比例亦不完全相同。饭做成后,异姓各家之间互相换着吃,当天吃9顿饭,民间相信吃9次五谷饭为吉。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以大米(或糯米)、小米、高梁米、黍、豆类混在一起焖制而成。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正月十五日乃“作五谷杂饭食之,亦以相遗……盖袭社饭相馈之古风也”。有祈求年内五谷丰登,招进五福之意。所用五谷因地而异,五谷比例亦不完全相同。饭做成后,异姓各家之间互相换着吃,当天吃9顿饭,民间相信吃9次五谷饭为吉。
即“完颜承晖”(1159页)。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即今新疆吐鲁番东卡拉和加。其南旁即著名的高昌故城。
契丹时对具有一定资格官吏的称呼。皇帝御宴,能上殿坐于墩上之官员,分高墩、矮墩、方墩不等。《辽史·国语解》:“辽排班图,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列,自大丞相至※阿扎割只,皆墩官也。”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回鹘传》。《隋书·北狄传》作应娑,为西突厥处罗可汗所立—小可汗驻地。后为铁勒契苾部分布地区。唐贞观六年(632),该部首领之一契苾何力内属,后成为唐朝著名将领。永徽五年(654
见“察罕诺们汗旗”(2478页)。
清代新疆伊犁水利设施。又称大渠。嘉庆七年(1802),伊犁将军松筠,以“八旗”生齿日繁,须广辟屯田,遂于黄草湖凿渠引伊犁河水北流,经涝坝湾、双桥庄,灌溉镶白旗地。渠长数十里,溉田数万亩。为纪念松筠功绩
契丹皇族三父房之一。为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诸弟及后裔的称呼(所称“季父”,是以阿保机父的排行而论)。连同※孟父房(阿保机二伯父※耶律岩木后裔)和※仲父房(阿保机三伯父※耶律释鲁后裔)合称※三父房,或称
傣语音译。又称“昆勒贯”,意为“当官人的议事会”,即贵族议事会。旧时西双版纳勐笼土司的一种较原始的民主议事会组织。由司署的“四卡贞”、“八卡贞”等主要官员和由土司远亲担任的土司司署所在地的村寨头人参加
西夏佛塔。相传建于夏毅宗李谅祚时期(1048—1068)。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鸣沙镇西之安庆寺内,故俗称“鸣沙塔”。系楼阁式砖塔,塔基方形,塔体平面呈八角形,边长3·15米。塔高11层,约36·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象鼻山尖”。元、明时称乃乌东孜。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雅鲁藏布江南岸,属山南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乃东宗,1960年改为乃东县。为西藏历史上要地之一。唐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夏季居此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