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伶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伶、伶僚、峒人。始见于宋代。分布在沅、靖及辰州(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与宋以前的骆越有渊源关系。《龙胜厅志》载:“伶与侗同”。《融县志》也称“侗即伶”。语言大体与今侗语同。信仰原始宗教,从事狩猎、农耕和林业。其俗男未娶者,以金鸡羽插髻。喜欢吹芦笙、木叶、弹琵琶等,常以镖弩自随。其民以杨、吴二姓居多。以善建筑木质鼓楼、凉亭、风雨桥著称。住干栏式楼房。明清以后渐被“峒人”、“洞人”或“苗”的称谓所代替。是近代侗族的直接祖先。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伶、伶僚、峒人。始见于宋代。分布在沅、靖及辰州(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与宋以前的骆越有渊源关系。《龙胜厅志》载:“伶与侗同”。《融县志》也称“侗即伶”。语言大体与今侗语同。信仰原始宗教,从事狩猎、农耕和林业。其俗男未娶者,以金鸡羽插髻。喜欢吹芦笙、木叶、弹琵琶等,常以镖弩自随。其民以杨、吴二姓居多。以善建筑木质鼓楼、凉亭、风雨桥著称。住干栏式楼房。明清以后渐被“峒人”、“洞人”或“苗”的称谓所代替。是近代侗族的直接祖先。
13世纪藏传佛教萨迦派僧人。藏族。青海塔尔寺西纳活佛世系先祖之一。属东氏家族,为黄色尼东族的西纳支系。早年在卫藏学经,属萨迦教派学者。后赴蒙古,大约于1211—1215年,在蒙古本土谒见成吉思汗,相传
古代蒙古萨满教祭祀习俗。古蒙古语音译,意为“以竿悬肉祭天”。据《蒙古秘史》记载,早在成吉思汗的第十世祖孛端察儿(蒙古孛儿只斤氏始祖)以前就流行此习俗。祭祀时,全氏族的成员会聚在一起,将牲畜(或野兽)连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与大黑彝平等的人”。他称期期。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昆明市及弥勒、祥云、武定、禄劝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880?唐末将领。西突厥别部沙陀人。祖籍陇右金城代北行营节度使、阴山府都督※李国昌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仲弟。少善骑射,以勇悍著称。唐咸通十年(869),随父讨庞勋义军,为振武都校。乾符(8
648—505北魏宗室。字宣明。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城阳王长寿次子。始继叔章武王太洛,及兄多侯卒,还袭父爵。以武艺著称,为北镇都大将。孝文帝时,拜外都大官,出为持节、都督河西诸军事
经营印票生意的商号。清代蒙古王公札萨克向高利贷者借款,所出借据,盖有王公、旗署的官印,称为“印票”。经营此项生意的商号向借贷者赊销货物或借贷银两时,不由赊货或贷款者本人出借条或借据,而由旗的王公札萨克
阿古柏侵占南疆时期实行的军事封建采邑制度。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在寺取南疆后,为换取浩罕亡命徒和本地投降派的支持,将各地城乡分别封给其军官和阿奇木伯克。各级阿奇木伯克及军官统治的地区即为他们的采邑,
?—1879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倭勒氏。御前侍卫※高喀鼐之子。咸丰四年(1854),随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克临清,加副都统衔。次年,赐号伊勒固尔巴图鲁,授正红旗蒙古都统。八年(1858),驻防天津海
书名。一作《东方见闻录》。中世纪西方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意大利威尼斯人)著。1271年,作者随父、叔携罗马教皇信件东来,1275年到达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
书名。李氏朝鲜的编年体资料长篇。朝鲜官修。有两种版本:一为1953年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据其所藏刊印,题名《李朝实录》,共56册,1789卷。每朝后附行状、纂修官、解说不等。一为1959年中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