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伯克制度

伯克制度

旧时新疆维吾尔族的封建统治制度。“伯克”原为突厥语,意为“王”、“首领”、“头目”、“统治者”、“官吏”、“老爷”、“先生”。后为维吾尔族所沿用。一般认为唐代文献中的“”,即其异译。为世袭官号。大小和卓木统治南疆时即以伯克管理各城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95),清政府平定和卓之乱后,根据新疆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情况,决定沿用旧有伯克制度,并加以改革,废除世袭,分别授予伯克以三品至七品品级,给予一定特权,而实权掌握于各城参赞、办事、领队大臣手中。其俸禄按品级高低分别给予一定的“养廉费”及土地和劳动力。如三品伯克,给200帕特玛(一帕特玛合4石5斗)籽种地亩,种地人100名;七品伯克,给30帕特玛籽种地亩,种地人8名,等等。伯克的名目繁多,约达30余种。按职务,大体可分7类:(1)综理全城事务者称阿奇木件克、伊沙噶伯克。(2)管理田赋、租税、水利及园艺者称噶匝纳齐伯克(管理地亩粮赋)、商伯克(管理征输粮赋)、密喇布伯克(管理水利、疏浚、灌溉)、巴克玛塔尔伯克(管理果园)。(3)管理诸匠役者称讷克布伯克。(4)管理商务者称克勒克雅喇克伯克(管理商贾贸易)、巴济吉尔伯克(管理税收)、巴匝尔伯克(管理集市)。(5)办理民刑事务,维护社会治安者称哈子伯克(管理一切刑名事务)、帕察沙布伯克(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监狱)。(6)管理军事、交通等事务者称哈喇都官伯克(安设台站,修整兵械)。(7)管理宗教与教育者称茂特色布伯克(管理经典、整饬教务)。各城伯克无定员,视城市之大小、事务之繁简而定其额。同一职务的伯克,品级不尽相同、为阿奇木伯克即有三品至六品不等。其任免升调五品以上者由本城大臣呈报上级决定,六品以下者咨请参赞大臣定之。并规定大伯克回避本城,小伯克回避本庄。伯克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十分残酷。每一伯克都有一定数额的亲随或家仆,其土地全靠征用无偿劳役耕种。一切苛捐杂税,大都中饱私囊。入京晋见皇帝,任意向各城、村勒索摊派苛求无厌。同时还垄断水利,囤粮贵卖,私用肉刑,草菅人命,奸占妇女,横行乡里,使广大贫苦维吾尔族人民,备受凌虐,纷纷奋起反抗。光绪十年(1884),清朝政府在新疆设省后,将其废除代之以州县制。但伯克品级仍被保留,以“士绅”相待。有的伯克还充当州县衙门的书吏或乡约。其势力和影响此后仍延续甚久。

猜你喜欢

  • 稍鲁

    烤鱼。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赫哲族地区。为旧时赫哲人保存鱼肉的方法之一。制法:搭好烤架,将洗净的鱼切成块或肉条、鱼披子放在架上,加火熏烤,干、熟后即成,然后储存备食。吃时,炒、炖、煎皆可,也可用

  •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双江佤族地区对雇短工(日工)的称谓。报酬皆以实物计算,一般不分男女和劳动力强弱,劳动一天,雇主给米二筒(2公斤),供饭一餐,或给米一筒,供饭两餐。但报酬各地不完全一样,有些村寨是根

  • 彡姐羌

    ※西羌的一支。“彡”读“暹”,与“先”音近,疑为※先零羌的分支部落。西汉永光二年(前42),与诸羌七种共起兵攻汉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汉派冯奉世将兵进击,典属国任立为右军,屯白石(临临夏西南)

  • 尼昂

    参见“德昂族”(2520页)。

  • 隆科多

    ?—1728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一等公佟国维子。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之弟。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一等侍卫。五十年(1711),任步军统领,掌京城重兵。五十九年(1720),擢理藩院尚书。

  • 密儿

    见“异密”(932页)。

  • 宁肃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成吉思汗孙拔都后裔钦察汗脱脱始受封,次年赐印。

  • 行殿

    指契丹皇帝四季游动时处理公务和居住的牙帐。《辽史·营卫志》记其形制:“木柱竹榱,以毡为盖,彩绘韬柱,锦为壁衣,加绯绣额。又以黄布绣龙为地障,窗、槅皆以毡为之,傅以黄油绢。基高尺余,两厢廊庑亦以毡盖,无

  • 丹津额尔德尼

    ?—171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弼齐噶岱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随从兄※善巴附清,驻牧哈噜纳山。诏发杀虎口仓粟赈所属贫户。三十年(1691),赴

  • 嘉庆

    ①清仁宗颙琰年号。1796—1820年,凡25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仁宗颙琰(25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