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佤语

佤语

我国佤族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佤族有351974人(1990),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沧源、西盟、孟连、澜沧、双江、耿马、镇康、永德等县。国外的佤族主要分布在缅甸境内。佤语有如下特点:单辅音有38个(其中ts、tsh两个是拼写借词的),复辅音有16个。塞音和舌面塞擦音都分清浊,除清擦音f、s、h和喉塞音?外,所有辅音都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单元音有18个,复合元音有32个。辅音都可以居于音节的开头,居于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p、—t、—k、—m、—n、—η、—?、—h共8个。单元音和复元音都可以带辅音韵尾。因此,音节数目相当多,但结合形式整齐,很有规律。词汇以单音节词根为主,复合词以词根复合法为主要的构词方式。附加成分较少。有一部分单音节词用变换辅音、元音的办法表示人称代词的双数与复数、指示代词的近指与远指、不同的词性以及动词的他动与自动等。如(咱俩),(咱们);p in(扫),bih (扫帚)。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后。主语、谓语在不同语气的句子里位置不一样。表示陈述、祈使或感叹的句子,一般是主语在谓语之前。疑问句一般是主语在谓语之后。佤语分为巴饶克、佤、阿佤3个方言。这3个方言以分布情况大致与佤族的自称和地理分布相当,聚居在阿佤山区边缘地带的沧源、澜沧两县以及与这两县毗邻的耿马、双江等县的佤族自称parauk (巴饶克),为巴饶克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21万;聚居在阿佤山地带的西盟、孟连两县及与这两县毗邻的澜沧县部分地区,自称(阿佤);等的为阿佤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9万;杂居在永德、镇康两县的佤族自称(佤),为佤方言,说这个方言的人口约5万。

猜你喜欢

  • 龟兹都督府

    唐代在西域建置的羁縻机构。贞观二十二年(648),阿史那社尔破龟兹国后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下辖9州。高宗显庆三年(658),唐军破阿史那贺鲁,移安西都护府于其地。仪凤(676—679)

  • 董成

    ①晋代休屠胡(屠各胡)首领。又作董咸。贰县人。孝武帝太元十二年(387)正月,与卢水胡彭沛谷、休屠胡张龙世、新平羌雷恶地等起兵,归附前秦大司马、鲁王苻纂,拥众10余万。九月,以纂弟苻师奴为后秦败于泥源

  • 掘罗勿

    唐代回鹘彰信可汗之相。开成四年(839),乘回鹘大饥,汗国内乱,引沙陀兵逼彰信可汗自尽。立㕎特勤为署飒可汗。次年,为将军句录莫贺引黠戛斯10骑所破,失回鹘牙帐。与署飒可汗一同被杀。

  • 特格

    通古斯语音译,意为“住在原地不动”或“在河边住下的人”。旧时鄂伦春人与从事狩猎的鄂温克人对对方的一种称呼,皆不用作自称。鄂伦春人均自称鄂伦春,而称居住额尔古纳河旁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为特格;使用驯鹿的鄂

  • 哲蚌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最大寺院之一。又作别蚌寺、布赉绷寺等,寺名均为藏语音译,意为“米聚”寺。全名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为历辈达赖喇嘛母寺。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市西5公里的更培乌孜山

  • 鬼侯

    商代鬼方酋长。鬼方游牧于今陕北、漠南和漠北的广阔地区,并向南牧,与华夏农业民族发生冲突。在商朝和周国的攻击下,他率部分鬼方属众投降商朝,因功被商王封为侯,史称“鬼侯”,封地在九侯城(亦称鬼侯城,在今河

  • 慕州

    渤海王国置。为安远府所辖4州之一,领慕化、崇平2县。辽灭渤海后,废2县,迁其民于今吉林省靖宁县南、浑江市北一带地区,仍以原州名置州,隶渌州。

  • 子元

    见“移剌子元”(2067页)。

  • 火里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译豁里。分布于今贝加尔湖地区。因与秃麻部错杂而居,故常并称火里秃麻。蒙古国建立后,与秃麻部一起降附成吉思汗。元代,火里秃麻为太仆寺所属

  • 佛图澄

    232—348十六国时期佛教高僧。原籍西域龟兹人。姓帛。9岁出家,曾两度往罽宾(克什米尔)学小乘佛教,能诵经数十万言。晋永嘉四年(310),经敦煌至洛阳,时年79岁。因擅长咒术和预言,深得后赵石勒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