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族

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或“”。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区和湖北西南一带。人口2514014 (1990年)。其分布以贵州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剑河、镇远、玉屏,湖南新晃、通道和广西三江、龙胜等地最为集中。由古代百越的一部分发展而来。宋代称“仡伶”或“”,明清代以“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称呼,或泛称为苗。解放后用现名。隋唐以前建有郡县,唐在部分地方设羁縻统治,但仍处于“千人团哗,百人合款,纷纷籍籍不相兼统,徒以盟诅要约,终无法制相縻”的农村公社组织状态。北宋时以诚州、徽州大姓首领杨蕴为首相继内附。宋设土司制度统治,延续至清代。宋时封建生产关系已经成熟,封建等级制度日趋完善,但至近代仍保留浓厚氏族制度残余。村寨之间建立以地缘为纽带的联盟组织“”,在维护社会秩序、抵御外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操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方言之间差别不大。喜歌舞,有多种歌舞艺术形式,尤以“侗族大歌”、侗戏和芦笙舞著名。善建筑,村前后多建有供行人避雨纳凉的风雨桥、凉亭,村内有鼓楼,作集会娱乐用。技艺高超,形式优美,风格独特。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善于在稻田中养鱼。其居地盛产林木,经济作物丰富。喜食酸味食品,以油茶、鱼生、腌鱼为待客佳品。服色尚青,明清以前“椎髻插雉尾,卉衣”。居屋为干栏式建筑。行歌坐月是传统择偶社交活动,婚后不落夫家。有春节、清明、八月十五等节日。信仰多神,崇拜祖先,尤以女神祖先撤姆(圣母)为圣。富于反抗精神,不断掀起反对封建压迫剥削的斗争。明洪武年间(1368—1398)的吴勉、林宽起义和清咸同年间的各路起义,均给予封建统治沉重打击。解放后建立3个自治县,与其他民族联合建立2个自治县。

猜你喜欢

  • ①西夏职官称谓。用以称政府机构的主管官员,亦可译为“大人”。如中书六大有中书智足、业全、习办、义观、副、同;枢密六大有枢密南益、北依、西摄、东拒、副、入名。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和《天盛律令》皆有载。

  • 胡柳陂之战

    五代后梁与晋间战役之一。后梁贞明四年(晋天祐十五年,918)十月,晋王李存勖(沙陀人)谋逼大梁(今河南开封),自魏州率师次于杨刘(今山东东阿县东北古黄河南岸),略地至郓、濮而还,营于麻家渡(今山东鄄城

  • 宜春

    契丹族风俗。妇女于立春之日作春书,以青缯为帜,刻龙、象、或蟾蜍以衔之,帜上书“宜春”。

  • 影克

    ?—1567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革兰台长子。嘉靖二十七年(1548),父卒,袭都督职。史称其“剽悍逾于父”,曾导俺答汗入掠明境。三十六年(155

  • 味勃计

    渤海王国大臣。唐开元十年(722)十一月,奉武王大武艺命赴唐朝贡,献鹰;唐授为大将军,并赐锦袍等物。使命完成后返渤海。

  • 纥石烈胡剌

    金将领。晦发川(今吉林省辉发河)唵敦河人,徙西北路。女真族。纥石烈氏。识契丹字。初为帅府小吏。完颜宗弼(兀术)复陕西,久不通问,奉完颜宗辅命,自燕京往候之。天会十二年(1134),受命往滨州密访南边事

  • 格节

    彝语音译。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一个等级。又称“癸伙”、“给伙”,汉称“官百姓”或“白彝”。隶属于土司、土目。有权占有财产,可以在土司、土目管辖范围内自由迁徙。耕种的土地,名义上归土司、

  • 充本

    藏语音译,意为“商官”。据史载、早在唐代,吐蕃已有此种官职,掌管商务。后藏区多有此职。解放前,在四川甘孜藏族地区,指负责藏区地方、部落及寺庙商业经营的人。由公众推举或指定辖区内富商充任。

  • 北魏勋臣八姓

    北魏初勋臣之后组成的八个姓氏。拓跋鲜卑在向南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外部落,成为内入诸姓。后按照其原是否为部落大人及内入后之功绩,逐渐从内入诸姓中分化出丘穆陵(后改为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

  • 勐海土把总

    明清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明永乐间(1403—1424),奢陇法食邑于勐海。清雍正时(1723—1735),叭弄版纳以功授土便委职,隶勐阿土把总。其后人诏雅合与刀柱国争袭,引起勐遮,顶(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