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水语支

侗水语支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分布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包括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拉珈语、僙语和莫语。使用人口180多万。侗水语支内部同源词的比例数达60%~70%;本语支与本语族内的壮傣语支各语言同源词的比例为30%~45%,与黎语支黎语的同源词是22%。把上列语言归为壮侗语族的一个语支,同源词是主要的依据。侗水语支内各语言的基本语序是相同的;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谓语之后。名词的修饰语,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数词、量词修饰名词的词序,除毛难语和壮语相同,是把“一”放在最后外,都是数词——量词——名词。这是侗水语支各语言同壮傣语支各语言的一个明显不同点。

猜你喜欢

  • 六合坚固大宅颂碑

    唐代壮族地区摩崖碑铭。简称《大宅颂碑》。唐韦敬辨撰。敬辨为澄州(今广西上林)首领,壮族,曾任廖州(今广西上林等地)刺史。碑完好,今存广西上林县澄太乡麒麟山麓石牛洞。刻于永淳元年(682)。碑高95厘米

  • 田保富

    明代湖广容美司土官。土家族。容美(治今湖北鹤峰县)宣抚使田潮美子。袭父职为宣抚使。成化五年(1469),遣人贡方物不及数,停赏。后致仕。弘治二年(1489),贡马为土人谭敬保等赎罪。刑部以纳马赎罪,轻

  • 花蓝瑶

    部分瑶族称谓。自称“穹咧”,意为“居在山上的人”。过去男女习惯穿蓝色服装,妇女衣服都绣着斑斓花纹,故称。主要散居于广西大瑶山中部和西南部一角。相传其先民从贵州古州(今榕江县)一带迁来。语言属汉藏语系苗

  • 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

    ?—759唐代回纥汗国第二代可汗。药罗葛氏。※怀仁可汗骨力裴罗之子。原称磨延啜,又称葛勒特勤或葛勒可汗。有勇谋,善用兵。唐天宝二年(743),奉父命捕斩后突厥汗国乌苏米施可汗。次年,父称汗,受命西讨葛

  • 喀喇沁

    见“哈剌嗔”(1635页)。

  • 大蕃

    ①即“吐蕃”。唐蕃会盟碑的汉文碑文有此称,系同碑藏文碑文“bod chen po”的对音汉译。参见“吐蕃”(765页)。 ②渤海国宗王。第二世王※大武艺子,文王※大钦茂弟。唐开元二十三年(735,一作

  • 傅森内

    ?—1792清代武官。索伦人。姓都拉尔氏。隶呼伦贝尔正红旗。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骁骑校委参领从征廓尔喀,英勇作战,赐号库齐特巴图鲁。次年,凯旋归,卒于军。

  • 犯屯

    清代遣往新疆犯人之屯田。又称遣屯。乾隆二十一年(1756),首置于哈密塔勒纳沁。后巴里坤、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乌苏、精河、伊犁等地亦相继创设。遣犯每人授田12亩,官府按兵屯之半发给牛具、种籽。每岁

  • 里布加布

    旧时四川凉山彝族习惯法。彝语又称“尔德杰威”,意为规矩、道理。用以处理一切社会问题,人人必须遵守先例,遇事援引、参照以前执行的习惯办法,彝称“跟路路”。但历代也有一定的改进与灵活变通。主要内容包括几个

  • 孛儿帖

    见“孛儿台”(9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