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保安族

保安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保安,旧称保安回。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一些县和青海省循化县。有人口12212(1990年)。操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语文。据历史、民间传说和习俗,主要源于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在与蒙、藏、回、土等民族长期交往过程中自然融合而成。一说是由元明时期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长期发展中,吸收回、藏、土、汉等族成分而逐渐形成。明初,在今青海同仁县西山建保安堡,戍边,后定居在同仁县境隆务河一带。明万历(1573—1620)年间,在此地置保安站,建保安城,设守备驻防,遂以地名为族称。清初隶西宁镇统辖,雍正(1723—1735)年间,始设营制。后改属循化营隶兰州府。咸丰(1851—1861)年间,因不堪当地僧俗封建主欺压,被迫东迁,先居循化数年,后迁今地。清末民国初年属河州,处于地方军阀马安良、马步芳等统治下。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副业与手工业,所制“保安刀”闻名甘、青、藏等地。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自清末至解放前曾进行过多次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内部又分老教(花寺)和新教。其习俗深受宗教影响,又保留有善骑术、好枪械和摔跤等某些蒙古族的习惯。实行土葬。行一夫一妻制。能歌善舞,有极其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保安花儿”独具民族特色,优美动听;舞蹈融合了藏族舞的某些特点,欢快豪放。造型艺术较发达。

猜你喜欢

  • 泰赤乌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泰亦赤乌、泰畴、太赤温、太丑兀里。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均为海都后裔。传至海都曾孙俺巴孩,人口繁衍,自成一部。游牧于斡难河(今鄂嫩河)以北地区。自合不勒罕(成吉思汗曾祖

  • 库胡拉

    见“乌力特”(331页)。

  • 班禅拉让

    见“班禅堪布会议厅”(1793页)。

  • 贡觉

    地名。一名观角或关角。在今西藏自治区东部、金沙江西岸,邻接四川。踞宁静山脉之脊,东跨吉池岭,西依关角山,形势扼要。忽必烈征大理时曾至此,元代分属百户管理。清雍正五年(1727),划归西藏,设贡觉宗(相

  • 大抬犁

    即“硬杆犁”(2192页)。

  • 稽胡

    中国古族名。又称步落稽、山胡。源于南匈奴,为十六国时期汉国建立者刘渊(刘元海)五部之苗裔,一说为山戎、赤狄之后。南北朝时,居离石(治今山西离石县)以西,安定(治今甘肃泾川县北)以东的山谷间,方圆七八百

  • 孝堆

    藏语音译,意“侍从”、“官员”等。旧时西藏对低级官吏的泛称。其中原西藏地方政府和各大活佛属下者,均占有世袭的※封地和农奴,属于农奴主阶级。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已逐渐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大天兴国

    五代时继南诏、大长和国之后建立的政权和国号。亦作“天兴国”,又说为“兴源国”或“兴元国”。后唐天成三年(大长和国天应二年,928),剑川节度使杨干贞(白蛮)杀大长和国末代主郑隆亶,立清平官赵善政(白蛮

  • 宜春

    契丹族风俗。妇女于立春之日作春书,以青缯为帜,刻龙、象、或蟾蜍以衔之,帜上书“宜春”。

  • 黄河录

    见“河源志”(15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