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东迁
清代保安族的一次大迁徙。咸丰(1851—1861)年间,一说同治(1862-1874)初年,隆务寺宗教上层、土司头人为扩张势力,逼迫保安人改信喇嘛教,并利用水利灌溉等问题挑起民族争端,终于迫使保安人离开青海同仁(今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居地,举族东迁。在藏、土等族人民协助下,历尽艰辛,至青海循化撒拉族地区,受到撒拉族人民的热情款待,被安置在城西“上四工”,约居住3年,再次东迁,过关门(地名)后辗转迁徙,至今甘肃省积石山大河家地区定居,前后历时约5年。
清代保安族的一次大迁徙。咸丰(1851—1861)年间,一说同治(1862-1874)初年,隆务寺宗教上层、土司头人为扩张势力,逼迫保安人改信喇嘛教,并利用水利灌溉等问题挑起民族争端,终于迫使保安人离开青海同仁(今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居地,举族东迁。在藏、土等族人民协助下,历尽艰辛,至青海循化撒拉族地区,受到撒拉族人民的热情款待,被安置在城西“上四工”,约居住3年,再次东迁,过关门(地名)后辗转迁徙,至今甘肃省积石山大河家地区定居,前后历时约5年。
地名。见“胪滨府”(1712页)。
1094—1123辽末皇子。字撒鸾,契丹族。为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次子。史载其性宽厚,恶诛杀,喜读书。每取唐《贞观政要》及本朝林牙耶律资忠所作《治国诗》令侍从读。对战中俘获仅笞不杀,愿归顺者,官之
唐代室韦首领。又作阿朱、阿成。唐朝为加强对室韦的管理,于其地设室韦都督府,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领府事。史称其为“大都督”,曾于大和九年(835;一作贞元九年,793)十二月率30人朝唐。
匈奴官名。见“渐将王”(2118页)。
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元世祖子※奥鲁赤之孙。袭父铁木儿不花爵,为镇西武靖王,以吐蕃为世袭领地。大德十年(1306)二月,率蒙古军讨吐蕃各地叛乱。至大二年(1309),招降茂州。延祐六年(1319)
1869—1958近代武术家。字穆亭。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人。回族。光绪四年(1878)起从本族吴恺学艺。十六年(1890)练成八极拳功。曾在山东枣庄当矿工。十九年(1893),为反抗盐巡的压迫,曾率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之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闰六月,布拉呢敦(大和卓木)、霍集占(小和卓木)自※“霍斯库鲁克之战”溃败后,于七月初西遁阿尔楚尔岭(一称阿喇楚勒、阿勒楚勒,今帕米尔阿里丘尔
元代山名。又译哈剌浑山、哈老温山、哈剌温只都(敦)山。今大兴安岭。1206年蒙古建国后,为左手万户木华黎辖地。元代为齐王部、济南王部东界。
明代蒙古贵族。孛儿只斤氏,※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子。在北元和明朝的对立中,随父兄居漠北,伺机进入漠南和中原。北元天元九年(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可汗大本营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与明将蓝玉等
古城名。位于今甘肃省玉门市附近之赤斤。明为赤斤蒙古卫。康熙五十四年(1715),以策妄阿拉布坦侵犯哈密,清出兵征讨,并调兵前往驻防,设立屯田,安插民户。五十六年(1717),于旧城展筑新城,周1里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