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傣拳

傣拳

傣族传统民族武术。流传于各傣族聚居区。是傣族男子为防卫和文娱体育活动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拳法多用下肢力量,矮桩步法,拳架较小,有完备的套路,技法多模拟猿猴、孔雀等动物动作。演练时常以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节奏鲜明。旧时封建土司实行寓兵于农,每个村寨应服役的适龄青年,均须于农闲时实行军事训练,傣拳是军训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 扫邻城

    见“迦坚茶寒殿”(1551页)。

  • 汉阳

    古县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分夜郎辖地中南部置。治所在今贵州赫章。秦亡,夜郎复据其地。西汉复置县,治所在今贵州水城、威宁一带。向为夜郎民所居之地。其地今有苗、彝、回等民族居住。

  • 刚察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境内。东接海晏达如玉千户部落,南临青海湖,西连天峻县汪什代海千户部落,北至祁连县之默勒河、野牛沟。为游牧部落,逐水草,居帐幕。“刚察”藏语,意为“骨髓”。原住牧黄河以南达

  • 赛特里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色依得里尔伯克、色依德尔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巡察街道园林、果木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镇夷关

    参见“镇南关”(2511页)。

  • 瓦其

    达斡尔族的传统佳肴之一。达斡尔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其他北方民族一样,民间素有吃手扒肉的传统习惯,以带骨肉为最佳,多以两旁带肉的猪尻背骨烹制,为节日和婚丧宴席上必备的菜肴,也

  • 哈实玛卫

    见“忽石门卫”(1489页)、“忽失木卫”(1489页)、“忽思木卫”(1490页)。

  • 走坡

    仫佬族男女青年传统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仫佬族聚居区。于圩日等集体集会时举行,以八月十五“后生节”和春节期间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是时男女青年盛装结队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

  • 咄陆可汗

    ?—634唐代西突厥可汗。又称大度可汗。名泥孰,又作泥熟。阿史那氏。世袭莫贺咄(设),故又称泥孰莫贺咄(设)。贞观二年(628),莫贺咄杀统叶护可汗自立为屈利俟毗可汗,弩失毕五部不服,推其为汗,辞不受

  • 喜辰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八年(1410)十一月设置之喜申卫均称作希禅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