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仆都尉
汉代匈奴官名。约汉武帝征和元年(前92年),匈奴西边日逐王所置。驻于焉耆(今新疆焉耆县)、危须(今焉耆县西北)、尉犁(今新疆库尔勒县东北)一带,统领匈奴在西域的属国,征收贡赋,征发奴隶等。因视西域诸族为“僮仆”(奴隶),故名。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此官废。
汉代匈奴官名。约汉武帝征和元年(前92年),匈奴西边日逐王所置。驻于焉耆(今新疆焉耆县)、危须(今焉耆县西北)、尉犁(今新疆库尔勒县东北)一带,统领匈奴在西域的属国,征收贡赋,征发奴隶等。因视西域诸族为“僮仆”(奴隶),故名。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此官废。
见“鬼主”(1703页)。
见“成吉思汗”(744页)。
见“先锋社”(790页)。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4承旨、4都案、8案头。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凡市物已得曰‘兀带’。”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完颜兀带、温迪兀带、※耨怨温敦兀带等。
又称“番”。黎语。意为“村落”。大多选择在山谷小平原和河谷台地或较为平缓的坡地,一般靠近耕地和河川或溪流附近。黎族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因受耕地面积限制,户数一般在20—30之间,个别也有60—70户的
青海玉树喇嘛寺掌管贸易之人。一般由寺院喇嘛推举。每二年或三年外出进行贸易一次。盈利所得,部分由寺僧均分,余下部分供自用。亏损财要藉财产以供赔偿。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忽鲁”为“统领”之意,“勃极烈”意为“官长”,合为“统领官”、“统帅”、“将军”之意。《金史·国语解》谓:“统领官之称。”阿骨打建国后,设谙班、国论、阿买、昃四勃极烈共掌国
县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以县东北有赭色孤峰而得名。汉为辽西郡文成县地,先后有东胡、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辽于其地东部设高州,西部设松山州
清初城名。参见“萨尔浒”(2006页)、“萨尔浒之战”(2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