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刺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亦作乌拉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奴儿哈等处女真野人首领准土奴等178人来朝贡方物,以其居地置卫,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所记与永乐四年(1406)八月所设兀兰卫同作一名。今有人考定在黑龙江下游,一说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北岸。史又载正统(1436—1449)后又置有兀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亦作乌拉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奴儿哈等处女真野人首领准土奴等178人来朝贡方物,以其居地置卫,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所记与永乐四年(1406)八月所设兀兰卫同作一名。今有人考定在黑龙江下游,一说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北岸。史又载正统(1436—1449)后又置有兀剌卫。
清代新疆河名。中亚锡尔河上游。唐代称真珠河。清《西域水道记》云:纳林河西流,有喀喇河自北来汇后,凡西南流四五十里,折而西北流四百余里,始出中国境外。原为中国新疆河流,后被沙俄并吞。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
?—453十六国至南北朝时佛教高僧。祖籍康居。原姓康。后移居中国,世居吴兴。父彤,尝为冀州别驾。谛10岁出家,学不从师,悟自天发。博览经籍,识见广大。初于虎丘寺讲《礼》、《易》、《春秋》各7遍,《法华
土族东府土司。西宁卫指挥使※李南哥后裔,※李光先次子。青海西宁人。明世袭西宁卫指挥同知。清顺治二年(1645),归附清朝,十二年(1655),授百户。曾辖有“土舍”、“土民”百余户,男女500余人。附
青海蒙藏族人民宗教活动。为纪念佛祖涅槃而举行。分常斋和例斋两种。平常闭斋以老年人居多,中青年多不参加,斋期1天,主要在月底。例斋为农历四月十五、十月二十五。相传为释迦牟尼和宗喀巴涅槃日。斋期也1天,蒙
书名。藏文原名《朗氏犀牛宝卷》,意译为《朗氏家族史》。约成书于明宣德六年(1431)。作者是朗氏家族成员※扎巴坚赞贝桑波。著于山南乃东孜寺。是书初以伏藏形式出现,后掘出始为人知。分上、中、下3部。该书
见“小海”(150页)。
见“唐兀”(1923页)。
畲族自称之一。又称“三哈”、“山达”、“山客”。畲族“哈”、“达”为“客”之意。今闽东、浙南畲族地区普遍使用,流传口头,于史无载。他们自认是从外地迁来此地,或从山上迁居平原的客人,故称。一说“三哈”即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元祐二年(1087)三月,西夏派遣使臣祝能野乌裕实克等赴宋朝谢祭奠并进马驼。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旧时内蒙古喀喇沁旗一带蒙古族的一种佛事活动。每年秋后农闲时,各户都要念一天嘛呢。一般是50岁以上的老人集聚在一家,请一位精通蒙文或藏文经卷的年高德劭的老人,称为“嘛呢巴格希”,在屋内西北角供佛、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