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匡

元匡

?—525

北魏宗室。字建扶。鲜卑元氏(拓跋氏)。阳平王新成第五子,广平王洛侯嗣子。史称其“性耿介,有气节”。颇得从侄孝文帝元宏器重,以其能匡辅社稷,故改名为匡。宣武帝元恪即位,历任给事黄门侍郎、肆州刺史、恒州刺史、大宗正卿、河南邑中正、度支尚书。上表求袭洛侯爵,获准,袭广平王封(一说是私继)。与擅政之尚书令高肇抗衡,舍死切谏,揭露肇罪,为肇所恶,遂以诬肇罪免死降为光禄大夫。后兼宗正卿,出为兖州刺史。孝明帝初,入为御史中尉,严于弹纠。熙平二年(517),奏取景明以来内外考簿、吏部除书、中兵勋案等,以查窃阶盗官之人,因遭任城王元澄反对,乃止。旋拜安南将军,加镇东将军,封东平王。后遭澄奏劾,列其罪状30余条,免死,削官爵。后出任平州刺史,徙青州刺史。寻为关右都督、兼尚书行台。患疾还洛京。孝昌(525—527)初,卒,谥文贞。后追复本爵,改封济南王。

猜你喜欢

  •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元代地方建置。简称岭北行省。治和宁(又称和林、※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辖境相当于今蒙古国、内蒙古东部和北部地区及原苏联西伯利亚中部。太祖十五年(1220)建都和林,岭北为蒙古国腹地。元世祖定都

  • 频不部

    辽代部族名。部设节度使。该部曾于圣宗统和四年(986)出兵助朝廷抗御北宋大兵北伐,时节度使为和卢睹,多获战功。

  • 隆多喇嘛阿旺洛桑

    1719—1795清代藏传佛教名僧、学者。藏族。生于西藏东部昌都之温普。7岁入昌都寺出家。至17岁均从父学习文字。20岁赴里塘寺学习因明及内明。24岁赴拉萨,于色拉寺的切巴扎仓求学。从七世达赖格桑嘉措

  • 拜生达

    蒙古语音译,亦译白通达、排生达。清代蒙古主管王府事务的官员。总揽府内庶务,掌管王府对外事宜。四等台吉待遇。额设1人,下设哈番两名,协助管理王府厨房、厩舍等事。

  • 鄂海

    ?—1725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姓温都氏。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康熙三十六年(1697)圣祖玄烨亲征噶尔丹,特简为陕西按察使,历陕西布政使、巡抚。四十二年,奉命会勘河南府至山西,由黄河挽运事宜,以赈

  • 北魏太宗

    见“拓跋嗣”(1358页)。

  • 转念堂

    普米语音译,意为“绕岩洞”。旧时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等地普米族的一种传统宗教娱乐活动。每年五月初五日举行。人们身穿节日盛装,前往深山“绕岩洞”,在岩洞的石坑上点酥油灯,燃烧树枝,熏走鬼邪病痛,大人小孩都

  • 旗民

    清代旗人和民人的合词。民人主要指汉人。所谓“旗民分治”,即旗人治以都统、驻防将军等官;民人治以顺天、奉天两府府尹、各省督抚及其下属各官。定例:于京城和各省,皆令旗人聚居于一方,而令民人定居于他方,各从

  • 多尔衮

    1612—1650又称“九王”、阿玛王等。清初政治家。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15岁时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以少年为后金军统帅,参与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从皇太极征蒙古察哈尔部

  • 参赞大臣

    官名。清代常在驻防边疆地区的将军(如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伊犁将军等)或临时出征的统帅(亦称将军,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下设参赞和参赞大臣,以赞襄军务和行政事务,有的负责驻守一个地区(如伊犁将军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