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邦寺

八邦寺

噶玛噶举派(白教)寺庙。又称“土登清可领”、乾隆时称“巴尔绷寺”。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东南八乌乡八邦村。约宋宁宗时,都松钦巴将噶举派自西藏传入康区,元、明两代得以发展。第一代活佛德格土司之弟斯笃却吉迥乃于雍正五年(1727)始建时有一座经堂和16间住房,后逐渐扩大。第二代活佛白马尼西修建了印经院及一些小经堂,印经书一百余卷。至第四代活佛白马汪求大兴土木,修建经堂、住房12年之久。在噶玛噶举派中地位仅次于主寺西藏粗布寺,为该教派在康区之东部“圣地”。该寺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德格土司的扶持,清乾隆平定金川之役,该寺派喇嘛至清军营中念祈“得胜真经”,受到清朝厚赏。乾隆三十九年(1774),又赐保护该寺之诏书。该寺占有大量土地、牲畜,享有派差、派款等各种特权,为德格土司五大家庙之一。辖有70至80座分寺,分布于德格、邓柯、康定、丹巴、稻城及云南丽江、青海等地。由该寺派代表去解决分寺重大问题。活佛为最高等级,总揽寺内一切权力,设有堪布、铁棒、翁则、格雍、管家等执事喇嘛,分管寺内教务、纪律、领经、经济收入等事宜,并设若干杂职人员,分管农村或牧场。内设一个喇嘛扎巴学校,凡康属噶玛噶举派门徒赴藏受戒深造,须先在此寺学经三年,方能办理手续赴藏学经。有自己的武装,将喇嘛、扎巴组成军队,维护其统治。

猜你喜欢

  • 合鲁不只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合鲁不只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抹里。

  • 欲主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欲主为※乙室部下之一石烈。

  • 格埒克巴木勒

    ? —1771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车凌布木长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袭札萨克辅国公。雍正十一年(1733),以所属巴尔呼人由塔尔巴哈台遁俄罗斯,统

  • 进藏熬茶

    西藏境外信奉喇嘛教各民族进藏布施的一种宗教活动。滥觞于16世纪末,随格鲁派在蒙古地区传播而渐盛。早期常与西藏教派斗争、政治情况始有转变。以蒙古族布施活动为最频繁,规模最大。卫拉特蒙古尤为活跃,常至数百

  • 弥勒僧格

    ?—1869清代蒙古族起义首领。内蒙古达尔罕王旗人。咸丰(1851—1861)年间,和赵保承(绰号二喇嘛,蒙古人)等发动起义,后与喀喇沁右翼起义首领白凌阿联合,发动蒙汉群众与清军作战,转战各地。同治二

  • 倒喇

    辽、金、元、明、清时代在中国北方各族中流行的一种歌舞杂戏。亦作��喇。蒙古语称其艺人为倒喇黑赤或倒喇赤,汉译作倒喇金、倒儠匠。沈榜《宛署杂记》云:“弹唱人曰倒儠匠”。一说源

  • 内宿命令牌

    西夏符牌名。铜质,一般为长方形铲状,长约5厘米,宽4厘米左右。有穿。正面刻西夏文“内宿命令”四字,背刻西夏文人名或番号名。为西夏宫廷宿卫者佩带之信牌。

  • 石砫安抚司

    见“石砫宣慰司”(457页)。

  • 关于卫拉特人的故事

    书名。亦称《四卫拉特史》。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格隆加班沙拉勃撰。成书于乾隆四年(1739,一说二年)。原书为托忒文。该书取材多为口碑资料。准噶尔部郭莽喇嘛、喇嘛学者阿尔达加勃士、鄂齐尔图汗妻多尔济喇布

  • 也迪亦纳勒

    蒙古国时期乞儿吉思首领。又译野牒亦纳里。十三世纪初,游牧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元太祖二年(1207),接受成吉思汗使者按弹、不兀剌招降,与另一首领遣亦里克帖木儿、阿惕乞剌黑两位(一说还有兀鲁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