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共耕制

共耕制

又称“伙耕”,汉语称谓,民族不同,名称各异。解放前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广泛盛行的一种生产协作形式。主要是因生产力低下,必须几家联合起来生产,也是传统的原始互助习惯的延续。一般由二三户或四五户组合而成。大体分为伙有共耕和私有共耕两种:伙有共耕,土地属伙有,包括原属氏族或家族分割成为几户所有的集体耕地、家族成员几户联合开垦的荒地和几户合伙买进的土地等等,他们共同耕作(开始并不计较各户所出劳力多少,后来有些变为各户对等出劳力,但对劳力强弱仍不计较),种子按户平摊,收获均按户平均分配;私有共耕,土地属各户所有,但不分占地多寡,合伙耕作,生产费用平摊,以户为单位平分产品。这种协作生产方式早期完全基于互助性质,依然体现出原始公有制的特点。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贫富差别扩大,一些富裕户在共耕组织中,利用多出土地或生产费用而少出劳力或多分产品,对缺地户和贫困户进行剥削,失去了原有的互助性质。

猜你喜欢

  • 左抵教

    云南小乘佛教四大教派之一。主要流行于云南德宏一带。相传由缅甸芒海人窄拉于300年前创建;另说发源于德昂族。多为“汝波”、“别烈”支系的德昂族信奉,部分阿昌族、傣族、布朗族、佤族亦信此教。其佛教戒律极严

  • 窟贺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海兰卫

    见“哈郎卫”(1635页)、“考郎卫”(686页)。

  • 伯尔哈什哈

    ?—1782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卓哩克图汗※渥巴锡从弟,多尔济喇布之子。初随父兄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随渥巴锡汗东返祖邦,受清廷封为札萨克一等台吉,四十年

  • 道同

    ?—约1380明朝官吏。蒙古族。元末居河间(今河北河间县)。自幼习读汉文史籍,事母以孝闻名。洪武(1368—1398)初,被引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后出任广东番禺知县。时番禺混乱,军卫横行,豪强欺民,前

  • 基华汗国

    见“花剌子模”(999页)。

  • 叶尔羌

    见“莎车”(1827页)。

  • 着由万户府

    明代乌思藏地方官署名。元是为十三万户之一,称札由瓦万户。明承元制,仍置万户府。驻地在今西藏隆子县境。永乐七年(1409),万户搠巴星吉卫阿儿的占遣使入朝贡马及方物,获赐钞、币、袭衣等。后,该万户府之政

  • 南天国

    国号。北宋皇祐二年(1050), ※侬智高在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县安德乡)所建。见“侬峒起义”(1462页)。

  • 脱不花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脱不合。克烈部人。亦鲁忽蛮长子。初事克烈部长王罕,以王罕父子忌铁木真(成吉思汗)威望日盛,欲谋害之,遂率所属200户归铁木真,途中为汪古部长阿剌兀思剔吉忽里羁留,遣子也速不花告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