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三院

内三院

官署名。清初所设辅佐帝王治理政务的中枢机关。天聪十年(1636)三月,清太宗皇太极改“文馆”为内三院。内国史院,掌记注帝王起居、诏令、编纂史书;内秘书院,掌撰与外国往来文札,掌录各衙门奏疏,撰拟敕书;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御前,侍讲于皇子。崇德元年(1636),各设大学士、学士,分掌院事。顺治二年(1645),增设翰林院以附。十五年(1658)七月,仿明制改为内阁,大学士改称殿阁大学士。十八年(1661)六月,鳌拜等四辅臣以清世祖福临遗诏为由,裁内阁、翰林院,恢复内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清圣祖玄烨再度改为内阁,复设翰林院。

猜你喜欢

  • 母系氏族制

    一种以母亲确认血统、传承世系和财产的氏族制度。简称母系制,泛称母权制。萌芽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向父系氏族制过渡。每个氏族由共认出自一个女始祖的后裔组成,有一定居住地域,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

  • 阿角寨安抚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正统五年(1440)七月置。隶松潘卫,治所在今松潘境。时松潘百户汪凯向松潘卫指挥使司报称,近已招抚各番寨“生番”13000余户,请设衙署辖之。英宗命总兵官都督同知李安前往查实,如所请,

  • 萧蒲烈

    见“萧永祺”(1993页)。

  • 阿尔巴卜伯克

    见“阿尔巴布伯克”(1241页)。

  • 标包制

    亦称包商制。清代地方官府在羌族等地区推行的一种征收捐税方式。州县衙门将每年征收的各种捐税的权力交给当地一些土豪承包。承揽人按州县规定包额负责向当地摊派、征收捐税。承包人往往多派多收,巧立名目从中渔利,

  • 舍利房

    见“舍利”(1467页)。

  • 哈哈珠子

    满语音译。“童仆”之意,或作“小厮”。指清代八旗大员中幼年子弟被挑选入宫侍候皇子的小使。待遇低微。其制以京师八旗大员子弟为限,凡年在11—13者皆与选。被挑取者轮日入值,每一皇子身侧,一值凡两人,三四

  • 白露医法从新

    书名。藏文名《都德泽色勒嘎尔》。蒙古医学著作。青海蒙古族※益西班觉于18世纪50年代用藏文写成。94叶,木刻本。以临证各科为主,附入脉诊、尿诊、腹泄剂、脉泄剂、涌吐剂、配药须知、药物制法、针炙放血穴位

  • 施甸长官司

    明代云南土司名。元为石甸长官司,辖地在保山之南,南接镇康,隶属镇康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更名施甸长官司,改属永昌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并入保山县。近代又从保山县分出,置施甸县。

  • 噶厦公所

    见“噶厦”(24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