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原
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绵伸3千多余公里。有山脉、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占内蒙古疆域的2/3。西部为巴彦淖尔高原,沙丘连绵起伏,宛如“瀚海”分布着乌兰布和、巴音戈壁、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四大沙漠。南部为狭长的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和北部为呼伦贝尔高原、乌珠穆沁盆地、锡林郭勒丘陵、乌兰察布高原。
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东起大兴安岭和苏克斜鲁山,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绵伸3千多余公里。有山脉、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占内蒙古疆域的2/3。西部为巴彦淖尔高原,沙丘连绵起伏,宛如“瀚海”分布着乌兰布和、巴音戈壁、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四大沙漠。南部为狭长的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和北部为呼伦贝尔高原、乌珠穆沁盆地、锡林郭勒丘陵、乌兰察布高原。
清代东北宁古塔一带满族的一种水上运载工具。出现较早,《明一统志》卷89已有记载。其制为3舵,由5块木板拼造,结合部不用灰麻,钉以木,水渍则塞以青苔。一般载10余人。运行时,常有一人手持青苔以待,防备漏
唐代南诏行政区划之一。原为唐姚州都督辖地。天宝九年(750),都督张乾陀(张虔陀)激南诏国主阁罗凤反,阁罗凤发兵杀乾陀而据之。初属南诏之云南节度(治云南城,今祥云县云南驿),后云南城成为南诏王直辖的十
书名。清代顾彩辑。一卷。容美在湖北恩施地区,今鹤峰地。元明时期置土司,清初置容美土司。为土家、苗等民族之居住地。书中记载了当地风土习俗,是研究该地少数民族的重要参考资料。《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辑文。
1898—1936原名金勋,名杨州平、杨宁。朝鲜族。金氏。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19年,随父参加“三·一”反日运动。同年秋,来到吉林通化县,投奔新兴武官学校,研习军事。翌年,任吉林汪清县西大坡北路军政
元边疆地区行政机构。大德十一年(1307)建和林行省时置。隶岭北行省。司治镇海战,又作称海城,故址约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之东,为成吉思汗攻金回师后命大臣镇海领所俘人户就地屯田,于兀里羊欢之地建筑。因地近金
书名。陈顾野王撰。凡5篇。《隋书·经籍志》谓其钞撰众家之言之作。内有瓯、骆、交趾记事。已佚。《初学记》、《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等有摘引。王谟辑入《汉唐地理书钞》。
地名。瑶族聚居地。在今湖南桂东县境西南,地处湘、赣边界。南宋嘉定朝时(1208—1244),当地先后爆发了以瑶族首领罗世传和李元励领导的瑶民大起义。
见“合不频尼”(835页)。
见“循化”(2258页)。
书名。清初第一部私撰东北志书。杨宾(浙江山阴人,字可师)撰。5卷。康熙(1662—1722)中叶成书。记述清初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辖区,即1840年以前东北地区柳条边内外满族居住地区之山川、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