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仔召
见“冒仔”(1653页)。
见“冒仔”(1653页)。
南北朝时期滍水(今河南舞阳县以上沙河)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水名为族名。分布在今河南鲁山、叶县一带。时属雍州、豫州,故又泛称雍州蛮或豫州蛮。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451),滍水诸蛮据险举兵,后为雍州刺史
西域古山名。见明《边政考》。又作巴思阔山。在把儿思阔(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附近,即巴里坤山。
参见“梁”(2124页)。
见“福乐智慧”(2413页)。
书名。原为藏文手抄本。未署撰者姓名。收在德国弗朗克1914—1926年所著两卷集英文版《印、藏古代文物》中的第2卷。前半部记载吐蕃王朝崩溃后,部分吐蕃王族逃往阿里、拉达克情况,但以阿里地区为主,着重记
宋代云南大理国碑刻。全称《大理国护法明公德运碑赞》,亦称《威楚德运碑赞摩崖》、《高量成碑》、《德运碑》等。在今云南楚雄市区西20余公里薇溪山石崖上。碑文作者姓名剥蚀无考,自称是“大宋国建武军进士”奉命
1879—1941民国时期新疆地方军阀。字德庵,甘肃导河(今临夏县)人。汉族。清宣统元年考取拔贡,后入甘肃高等学堂。与杨增新有师生之谊。1914年入新疆,初任军务厅书记官,后历任阿克苏、疏附(今喀什)
①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②即“鸿台吉”(2117页)。
见“湘山”(2277页)。
清咸同年间贵州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黎平县六洞人。侗族。咸丰五年(1855),响应姜映芳起义和白莲教黄号军,率六洞人民起义,反抗清政府的横征暴敛。七年(1857),拥众万余人,攻占永从县城(今分属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