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凉山彝族四十八甲

凉山彝族四十八甲

解放前四川凉山部分彝族的保甲组织。1922—1923年间,西昌县礼州李子沟(今喜德县红玛区)黑彝奴隶主列额马达绝嗣,家族中的哈尔达阿火等欲瓜分其遗下的48户娃子(包括曲诺、阿加、呷西)。娃子们在曲诺吉武罗五、呷洛捷加等人的倡导下群起反对。会国民党川康军阀邓文富部下团长孙子汶以保护交通为借口,将48户调至大路附近,划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保甲组织。附近一些地区受到影响,以曲诺等级为主,包括黑彝统治下的阿加、呷西,共同掀起了反抗黑彝奴隶主统治的斗争。凡取得斗争胜利,把黑彝奴隶主赶跑或杀绝的地方,都相继建立了保甲组织,不论户数多少,通称“四十八甲”,故此称变为有特定含义的专有名词。建立此组织者,西昌县有石家乡、大桥区;冕宁县有大平坝、铁厂、拖乌、后山、沙坝、河边乡、南河乡;喜德县有新民窝、则莫村、勒老摩、马黑卓、波罗、半帛、沈干、原野坪、登相营、藤地、中坝、瓦布尔楚、老罗沟、大路呷基、黑陵子等地。有些地方得到邓文富人员、武器的支持。“四十八甲”人户摆脱黑彝奴隶主统治,成为地方军阀管辖的百姓,向邓文富、孙子汶等纳粮,出夫役、当兵,承受的基本上是封建性质的剥削。

猜你喜欢

  • 道行究竟

    书名。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清末经学大师马复初著。2卷。约同治二年(1863)成书。复初,字德新,云南大理人。回族。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学通儒、佛、道、伊斯兰四教。本书借用儒佛道三教之哲理

  • 张建章墓志

    碑名。或称《唐幽州卢龙节度押奚契丹两蕃副使张建章墓志铭》。1956年出土于北京德胜门外冰窖口东。碑有志石与盖石两部分,盖石长100厘米,宽112厘米,中间边栏内篆刻“唐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张府君墓志”;

  • 莽势舞

    见“莽式舞”(1821页)。

  • 格西

    藏语“格威西年”的简称,意“善知识”、“良师”,亦可作“博士”或“教授”解。此称在唐吐蕃时已有。原为藏族对精通佛教经籍者的敬称,后渐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学衔。以当众答复佛经辩难为主的考试方法录取。内分

  • 福绵

    ?—1831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姓瓜尔佳氏。乾隆六十年(1795),由官学生考取内阁中书。历官军机章京、侍读、公中佐领。嘉庆十四年(1809),官广西右江道。二十年(1815),兼署柳州府,以任内

  • 合鲁不只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合鲁不只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抹里。

  • 杜雷

    1607—1656清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董鄂氏。额驸何和礼第五子。自幼从征,屡立战功。崇德元年(1636),任固山额真,随皇太极略朝鲜,占领王京城。四年,坐事免官,寻围明松山,击败明兵。复为固山额真

  • 令介讹遇

    西夏将领。党项羌族。夏惠宗时(1068—1086)任米脂(今陕西米脂)守将。大安七年(1081)十月,夏国梁太后委大帅梁永能领兵与宋将种谔战于米脂城下,夏兵大败,米脂城坚守不破,后种谔密遣谍者劝降,遂

  • 拖沙喇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顺治四年(1647),以半个前程改称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年(1736),在原设公、侯、伯之下,又增设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五爵以从古制。遂以此

  • 土麦台吉

    见“图墨德达尔罕岱青”(14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