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勐乌事件

勐乌事件

法国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勐乌、乌德的事件。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与法政府议定界务,法方自称参预调处中日纠纷(指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事)有功,索取“报偿”,强迫清廷将西双版纳的勐乌、乌德版纳及先西里、勐信等地划入法属印度支那,签订《续订界务专条附章》。是年七月十九日,法军武装强行占领勐乌、乌德,遭到傣汉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勐乌、乌德傣族土司与当地汉人陈玉成,李萃廷等密议,欲组织群众武装反抗,事泄,未果,广大群众愤然撤离村寨,以空室清野方式进行抵制,不少居民相继内迁定居,留下的继续坚持斗争,直至宣统元年(1909),陈、李等还组织过大规模的反法斗争。

猜你喜欢

  • 伊达木札布

    ?—174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辅国公※衮占长子。初授协理台吉。康熙五十六年(1717),随同部辅国公博贝由布鲁勒路擒厄鲁特宰桑罗卜藏锡喇布。五十九

  • 欧拉拉

    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农业祭典。时间在八月上旬,正值谷物开花结实季节,人们惧怕冰雹、大风、天旱和病虫害。故举行隆重祭典。祭时剽牛,由“贝马”(巫师)念祷词,大意是:现在稻谷已经扬花,我们将这头牛献给祖先

  • 踏犁

    壮族传统翻土工具。亦称脚犁,壮语称踏所。流行于广西壮族山区。为木架铁铧。犁架由扶手、犁杠、脚踏木组成,多为农民自制;铧口用生铁铸成或用熟铁打制,重约2斤。功效比牛耕低一至数倍,但适用于多石、巨根错节、

  • 房山辽刻石经

    契丹时期于北京房山云居寺镌刻的石刻大藏经。房山石经勘称宗教史上一大壮举。始于隋末唐初,前后断续千余年,几将重要佛经刻竣。据1956年调查,大小经板共1万5千余块,刻经1千余部,3千4百余卷,为我国现存

  • 爱登里啰汨没密施颉登密施合俱禄毗伽可汗

    见“英义建功毗伽可汗”(1339页)。

  • 咬丁

    见“麻达”(2097页)。

  • 官号。古貊族语音译。其后裔夫余人以六畜名为官名,后皆附“加”字,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等称号。其另一后裔高句骊国的官名中,亦附有“加”字,有相加、古邹加、古邹大加或大加等。史书还载高

  • 阆中巴巴寺

    伊斯兰教寺院。地在今四川阆中县城东北嘉陵江畔的盘龙山麓。康熙(1662—1722)中兴建。“巴巴”,系阿拉伯语译音,有“先祖”、“老大家”之意。一称“久照亭大拱北”。占地1.3平方米。康熙十九年(16

  • 吕尼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吕宁、令能、哩宁、垒宁。如史载宋庆历三年(1043)七月,西夏派遣使臣吕尼如定兴舍等人赴宋朝议事。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骑都尉

    清代八旗内爵名。乾隆元年(1736),由※拜他拉布勒哈番改称,位列轻车都尉之下,云骑尉之上,正四品。参见“拜他拉布勒哈番”(16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