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器
清代台湾高山族一种盛物容器和渡河工具。即葫芦壳,其制作方法据《诸罗县志》载:“嫩时味苦不可食,俟坚老,截顶出瓤,选其小而底相配者制为盖,泽以鹿脂,摩挲既久,莹亦如漆。”大者可容数斗,平时家中衣、粮多贮其内,遇有差役或外出远行时,可将粮、衣、毯等物皆纳其中,雨行不濡,遇水则浮。《台湾内山番地风俗图》亦云:“熟番居处山外,溪无楫,水涨时,腰挟葫芦浮水径渡。”一些较富裕的家庭,室内有葫芦累以百十计。
清代台湾高山族一种盛物容器和渡河工具。即葫芦壳,其制作方法据《诸罗县志》载:“嫩时味苦不可食,俟坚老,截顶出瓤,选其小而底相配者制为盖,泽以鹿脂,摩挲既久,莹亦如漆。”大者可容数斗,平时家中衣、粮多贮其内,遇有差役或外出远行时,可将粮、衣、毯等物皆纳其中,雨行不濡,遇水则浮。《台湾内山番地风俗图》亦云:“熟番居处山外,溪无楫,水涨时,腰挟葫芦浮水径渡。”一些较富裕的家庭,室内有葫芦累以百十计。
金代北边诸部族之一。金朝曾在此设部族节度使。军兵事属西北路招讨司。明昌三年(1192),罢节度使,以招讨司兼领。
西夏文法典。编著者佚名,西夏政府颁行。西夏晚期在原法典基础上修订而成,颁于西夏神宗光定乙亥年(1215)。手写本,残,蝴蝶装,页面20×13厘米左右。存第二、三、四、十二、十六、十七等卷,计159面。
326—396十六国时后燕建立者。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字道明。又名霸,字道业。前燕国君慕容皝第三子。13岁即为偏将,勇冠三军,累战有大功。晋咸康八年(342),与慕容翰大败高句丽
见“教化三部长官司”(1981页)。
藏语称“囊差”,是“其差”(外差)的对称。旧时西藏地区农奴向农奴主负担的劳役地租的一部分,是庄园领主对农奴的直接剥削。凡从官家、贵族或寺院领主那里领种一份※“差岗地”的差巴农奴,每年要在所属领主的谿卡
1760—1843清代学者,字近光,号敦夫。江苏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乾隆进士,官居编修。著有《西夏书》20卷,未见传本;一说书未成而辍。
见“哈迷的不儿”(1643页)。
见“咱雅班第达”(1628页)。
见“杜度”(960页)。
拉祜语音译,意为“借种”。解放前云南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借地耕种的称谓。借种的耕地一般只局限于旱地,很少借种水田。解放前大部分旱地虽然已从寨公有转化为个体长期占有和私有,再不能随便开种,但旱地的买卖与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