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千人邑

千人邑

辽金常见的一种民间组织。由崇奉宗教的善男信女集结组合而成。亦作千人邑会。北魏以降,很多地区为建寺造像组成邑、会、社等不同名称的民间组织,人数众寡不一,辽金多达千人,以至二、三千人或更多。此“千”非确指,乃泛称。大康七年(1081)《义丰县卧如院碑记》:“共结千人之邑。”乾统三年(1103)立有《金山演教院千人邑记》碑。也有另立邑名,如大兜率邑、罗汉邑、劝化邑、法华邑、念佛邑、螺钹邑、太子诞圣邑等。成员一般称邑众,或邑人。有僧有俗,主要承担捐款义务。首领称邑头、邑主、邑长或菹首,一般由推举产生,妇人亦可担任。有的还设二官、三官、提点、都勾当、举事、邑师、邑正、邑录等。各邑具体情况不同,无统一行制。有一寺多邑;有的还及修桥铺路等善事。社会动荡时,亦有以邑、社组成自卫武装,或秘密结社。据辽穆宗应历十五年(965)《重修云居寺壹千人邑会之碑》云,寺主谦讽为筹款修寺结邑,“结一千人之社,合一千人之心,春不妨耕,秋不废获,立其信,导其教,无贫富后先,无贵贱老少,施有定例,纳有常期,贮于库司,补兹寺缺。”是典型的一例。

猜你喜欢

  • 察洼隆贝

    参见“桑昂曲宗”(1965页)。

  • 见“门款”(135页)。

  • 得热莫五根那罕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风俗。赫哲语音译,意为“停尸木床”。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人死后,一般都在家停放数日才埋葬,天数视季节和死者年令而定,1至7天不等。尸床用木板搭成,将死者头朝门脚向里(或

  • 特林

    古地名。位于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亨滚河(阿姆贡河)口对岸,下距黑龙江入海口150公里。山崖上有明永乐十一年(1413)、宣德八年(1433)所立《敕修永宁寺记》及《重建永宁寺记》2碑。自立碑处沿江东北

  • 仁钦桑布

    958—1055宋初吐蕃高僧。生于古格地区之农旺日丹纳(今属西藏阿里地区)。传为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之尤日尤扎族之后裔。13岁从益西桑布出家为僧。吐蕃王族益西约(即天喇嘛)为在阿里振兴佛教,曾派其与

  • 布延泰

    见“白云梯”(598页)。

  • 丙子之变

    清攻明之战。天聪三年(1629)间,清军已两次征明,皇太极为解除攻朝鲜的后顾之忧,于崇德元年(1636)五月,命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超品公额驸扬古利等统兵征明,训以“始慎终怠”,遇

  • 普腾土千总

    明清云南车里宣慰使司所辖傣族土职。明永乐(1403—1424)中,车里宣慰使刀暹答封其子香曩于此。清雍正六年(1728),土酋刀勐比从征勐罕有功,授土守备职。卒,子先勐降等承袭,传至光绪二十八年(19

  • 撒叉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州源流考》作三岔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今人考在今吉林省扶余县西北三岔河流域。

  • 古州苗民起义

    清雍正乾隆年间贵州东南部苗民起义。为反抗清廷的军事强制和武力镇压,雍正十二年(1734),古州苗民包利欲行暴动,遭逮捕,经斗争获释。十三年二月,因地方官吏以征粮为名大肆敲榨,古州(今贵州榕江、黎平、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