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泰
清朝大臣。字竹珊。蒙古正黄旗人。卓特氏。初为员外郎,后历任浙江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等职。光绪七年(1881),领副都统衔,任伊犁参赞大臣,寻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八年,署乌鲁木齐都统,与俄国定阿尔泰边界。十三年(1887),改任驻藏帮办大臣。次年,任驻藏大臣,对英国武装侵略西藏,妥协主和,力阻藏民收复失地,与英军议和。十六年(1890),以全权大臣与印度总督签定“藏印条款”8款。著有《印藏边务录》。其奏议函电亦收入《清季筹藏奏牍》中。十八年,病卒于仁进岗。
清朝大臣。字竹珊。蒙古正黄旗人。卓特氏。初为员外郎,后历任浙江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等职。光绪七年(1881),领副都统衔,任伊犁参赞大臣,寻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八年,署乌鲁木齐都统,与俄国定阿尔泰边界。十三年(1887),改任驻藏帮办大臣。次年,任驻藏大臣,对英国武装侵略西藏,妥协主和,力阻藏民收复失地,与英军议和。十六年(1890),以全权大臣与印度总督签定“藏印条款”8款。著有《印藏边务录》。其奏议函电亦收入《清季筹藏奏牍》中。十八年,病卒于仁进岗。
今名聂鲁桥。位于西藏绒辖地区之中印边界。桥西岸有清道光六年(1826)所立石质界碑一块,上刻汉藏两种文字,记载立碑经过。
古族名。元明对今布朗、德昂族先民的称谓。唐南诏时期称朴子蛮。主要居于云南澜沧江以西,即南诏时期的永昌(保山地区)、寻传(云龙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银生(景东以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等处的大部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阿敦”意为“牧群、马群”,“达”意为“头目”、“首领”,即是管马群的头目,汉译“牧长”。是太仆寺、上驷院及旗王府所置的官员,掌放牧、繁衍、训练马匹等事。从六品。
地名,位于打箭炉西。其地四面高山重叠,东界雅龙江,北界瞻对,南界云南中甸,西界巴安。古属南诏,元隶奔不儿亦思刚,明为朵甘都司,属长河西、鱼通、宁远辖地。明洪武六年(1373),授理塘土司为宣抚司,辖瓦
西迁回鹘在中亚建立的伊斯兰化王朝。亦称“葱岭西回鹘”、“黑汗王朝”、“伊利克汗王朝”、“阿弗拉西亚勃王朝”等。王朝起源,除回鹘说外,尚有葛逻禄、样磨、处月、突厥、土库曼等诸说。唐开成五年(840),漠
?—789唐代回纥汗国第四代可汗。名顿莫贺,亦称顿莫贺达干、顿贺达干。药罗葛氏。※英义建功毗伽可汗移地健从父兄。初任宰相,唐大历十四年(779),劝阻移地健勿犯唐遭拒绝,遂利用回纥内部原信奉的萨满教与
书名。又名《西陲今略》。(清)梁份(约1640—1702,字质人,江西南丰人)编撰。6卷,首卷附图11帧。成书于康熙三十年(1691)。该书是作者对甘肃、宁夏、河套、部分蒙古地区,以及嘉峪关内外各地亲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塔山前卫。正统十一年(1446)十月,塔山卫都指挥佥事弗剌出奏其所辖地广人众。为便于管理增设此卫,以弗刺出掌之。次年,颁给“塔山左卫之印”,其北面款“礼部造,正统十二
书名。晋太兴二年(319),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勒自称赵王,建赵国,史称后赵,为十六国之一。建国后,勒命记室佐明楷、程阴、徐机等撰《上党国记》,记赵国兴起及石勒诸事。以赵国兴起于上
见“叶克书”(5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