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卓尼寺

卓尼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卓尼县。相传13世纪初此地建有一座宁玛派小寺。约元至元六年(1269),帝师八思巴赴京,途经此地,由其随行萨迦格西·希日益西改宁玛寺为萨迦派寺院。明永乐年间,※些地(系杨土司始祖)为寺主。明天顺三年(1459),卓尼第二代土司之弟仁钦龙布,改该寺为格鲁派寺院,并任法台。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卓尼第十代土司罗桑敦珠次子阿旺赤列嘉措任法台。五十二年(1713)受清封为“崇梵净觉禅师”,敕赐“禅定寺”匾额。自此该寺又称禅定寺。五十三年(1714),建参尼扎仓。雍正七年(1729),建居巴扎仓,约乾隆年间(1736—1795)建萨里哇扎仓和崇巴扎仓,形成格鲁派大寺,寺僧达3千名。1912年该寺毁于兵乱。1931年由卓尼十九代土司杨和卡重建,教权由卓尼土司杨氏家族掌握,任堪布,总揽全寺政教事务。其管理体制分堪布系统和法台系统。法台系统分总法台和扎仓法台,分别管理全寺各扎仓之宗教活动及有关事务,总法台由堪布委任,任期3年。下设大格贵(俗称铁棒喇嘛),管理全寺司法及寺规。其下依次有尚书楼、翁则、聂尔哇。该寺主要节日和法会有祈愿大法会、酥油花会、大经堂祈愿法会、晒大佛、纪念宗喀巴圆寂等。该寺原辖5座寺院和44座小寺,分布于原杨土司所辖48旗内。该寺原保存有相传龙树大师亲手塑制的十二转轮王像和绘制的贝叶佛像,印度铸造的天女像、用蛇心檀香雕刻的毗沙门神像、《般若八千颂》贝叶经、卓尼土司先祖些地的保护神贡保像及宗喀巴大师的著作等。曾屡经浩劫,所存无几。

猜你喜欢

  • 尚波于

    宋代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吐蕃部落首领。居夕阳镇(今甘肃甘谷境)。常率众与宋争夺渭水南岸森林,毁宋之采造务,被边将高防弹压。建隆三年(962),为新任知秦州吴廷祚所招纳,受赐锦袍、银带。后,向宋献伏羌

  • 王振邦

    ?—1700清康熙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琼山县指马峒人。黎族。因不堪忍受地方文武官属役使黎族群众入山采香、藤、花梨、紫檀等物之苦,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十二月,在指马峒宰牛传箭,倡导黎人武装反抗官

  • 拉萨

    地名。亦作喇萨、拉撒。藏语音译,意为“圣地”、“佛地”。位于西藏中部,拉萨河中游。西藏自治区首府。古称逻些或罗娑,意为“山羊地”,为吐蕃都城。唐文成公主入藏,奉释迦佛像至此,遂改今名。因全年日照充足,

  • 叱六于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然此纪将“于”误书为“手”字。他载稍异,该书“契丹传”与《辽史》均记为“吐六于”;《北史·契丹传》记为“吐六干”;《通典·契丹传》

  • 郭尔罗斯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哈撒儿)十六世孙乌巴什始称所部为郭尔罗斯。原与科尔沁部同牧,自是分出。其孙布木巴于后金天命九年(1624)随科尔沁台吉奥巴归附后金,屡从征明,御察哈尔部林丹汗侵扰。清

  • 慕容明墓志

    唐代吐谷浑人墓志。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刻制。1927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县南60里青嘴喇嘛湾。原存武威文庙。石方1尺4寸,志文19行,行23字。志盖有2寸正楷“大唐故代乐王上柱国慕容明墓志之铭”1

  • 河南

    南朝齐、梁等政权对吐谷浑国的称呼。见“河南国”(1506页)。

  • 赛典赤·乌马儿

    元朝大臣。回回人。云南行省平章※赛典赤·纳速剌丁次子。官至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在泉州、兴化兴办学校,购置学田,修建金鸡、南台、相额、营头、下辇、金溪六座桥梁。将兴化、蒲田、国清等县海塘拨给贫民,改造为田

  • 玛祜

    1628—1676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哲柏氏。顺治九年(1652),由翻译进士充王府教习,授佐领兼刑部员外郎,迁钦天监监正。康熙八年(1669),圣祖特简任江宁巡抚。九年,以淮安、扬州二府遇水灾,

  • 速浑察

    蒙古国将领。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孙,※孛鲁次子。太宗二年(1230),随汗伐金,攻凤翔,与兄塔思战潼关,阻金援军。七年,从汗子阔出攻取宋枣阳、郢城。十一年,塔思卒,袭为国王。驻营于桓州西阿儿查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