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纳
清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纳喇氏。世居哈达地方,哈达贝勒万之孙。太祖努尔哈赤时归附,授佐领,赐姓觉罗。天聪五年(1631),随军征明大凌河城,战明监军道张春、总兵吴襄援军。奋勇挺进,败吴襄军。寻与张春军激战,卒于阵。恤赠备御世职,长子罗洛承袭。
清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纳喇氏。世居哈达地方,哈达贝勒万之孙。太祖努尔哈赤时归附,授佐领,赐姓觉罗。天聪五年(1631),随军征明大凌河城,战明监军道张春、总兵吴襄援军。奋勇挺进,败吴襄军。寻与张春军激战,卒于阵。恤赠备御世职,长子罗洛承袭。
见“额勒里”(2532页)。
衙署。钦差镇守辽东总兵官。钦差巡抚辽东地方都察院都御史、钦差镇守辽东太监共同听政的衙门。正统至成化间(1436—1487)称“镇东堂”。嘉靖(1522—1566)时改称“会府”,设于广宁(今辽宁省北镇
?—1344元代云南大理第九代总管。亦称信苴光。白族。大理人。※段隆子(一作※段义子)。元惠宗至元元年(1335,一作元统元年,1333)继任大理总管。同年,吐蕃兵攻入云南,遂率大理军败之于河尾关(今
?—1648清初回民反清起义首领。甘州(今甘肃张掖)人。回族。出身行伍。顺治(1644—1661)初,为清军副将。因对清廷“重满轻汉”和“剃发令”不满,乘军调四川之机,于顺治五年(1648)四月,起兵
西夏文译汉文儒家经典。写本,草书,蝴蝶装。除最后一章稍残外,全书保存基本完整。共77面,页面24×14.7厘米,面7行,行20字左右。注释比正文低一格。原文为宋吕惠卿注本,前5页为吕注序译文。译者佚名
传说中古部落名。亦称有苗、苗民。南蛮的一支,据说曾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一说系九黎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彭蠡(今江西鄱阳湖以北)、洞庭湖、文山(今江西吉水县东南)及衡山(今安徽霍山县南)之间。唐虞夏时期为
藏语音译,意为“枪差”。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一种剥削方式。由土司在※“马差”户中指定较富裕的差巴(支差的人)担任,规定每户须购置步枪1支,子弹100发。所领种的份地多于任其它差者。遇
见“阿注婚姻”(1226页)。
中国伊斯兰教派之一。又称“黑山宗”、“黑帽派”。17世纪初年起流行于新疆。始祖玛阿图木·阿杂木第七子伊斯哈克·瓦里(一称伊萨克)和卓。相传早年在汗·阿里克西柯尔克孜族聚居区布教,徒众喜冠黑帽,故名。宗
即“药卢”(16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