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司使司
契丹地方官署名。掌管南京道(治所在今北京)财政。置官有:三司使、知三司使事、知三司事、三司副使、同知三司使事等。属南面京官。《辽史·百官志》称:“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契丹三司与中原不同,不主全国财政,而与上京盐铁使司、东京户部使司、中京度支使司、西京计司等平行,各总一道财政。宋庆历(1041—1048)年间三使契丹的余靖记云:“胡人司会之官,虽于燕京置三司使,唯掌燕、蓟、涿、易、檀、顺等州钱帛耳。” (《武溪集》卷18)
契丹地方官署名。掌管南京道(治所在今北京)财政。置官有:三司使、知三司使事、知三司事、三司副使、同知三司使事等。属南面京官。《辽史·百官志》称:“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契丹三司与中原不同,不主全国财政,而与上京盐铁使司、东京户部使司、中京度支使司、西京计司等平行,各总一道财政。宋庆历(1041—1048)年间三使契丹的余靖记云:“胡人司会之官,虽于燕京置三司使,唯掌燕、蓟、涿、易、檀、顺等州钱帛耳。” (《武溪集》卷18)
唐代少数民族地方官员。岭南道钦州人。族属乌武僚(壮族先民)。出身钦州豪门大酋。唐宁越郡都督※宁长真之孙。唐天授至天宝年间,先后被朝廷委任龙州、爱州、郁林州牧,后擢新州、封州刺史。卒于任上,归葬故里。
清代皇陵。因在京城西故名。位于今河北省易县西30里太平峪山。乾隆二年(1737)五月,赐名永宁山。该陵墓群以永宁山为中心,内有帝陵4座:雍正帝泰陵、嘉庆帝昌陵、道光帝慕陵、光绪帝崇陵。前3陵在永宁山龙
?—1479明代蒙古西部※乜克力部首领。又译伯格哷逊、伯革赞等。一说乜克力部为畏兀儿近族。初居土鲁番地区。天顺(1457—1464)间,迁至巴儿思渴(今新疆巴里坤)。成化(1465—1487)初,复率
?—1169宋代吐蕃首领。※唃厮啰五世孙,把羊族长世昌之子。南宋隆兴二年(1164),宋破洮州(今甘肃临潭),与母奔乔家族以避兵燹,被乔家族首领及木波、陇逋、庞拜、丙离四族耆老大僧共立为族长,号称王子
又称“帕耗”。傣语音译,意为“寺奴”。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对佛寺内奴隶的称呼。其来源有因欠佛寺钱粮无力偿还而卖身,也有因犯了宗教法规被罚为奴,还有一部分是生活无靠投奔寺院而沦为奴隶。在佛寺内不仅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辽置12宫,其中3宫设有闸撒。粘独里僧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闸撒。
辽道宗孝文皇帝耶律洪基年号。1065—1074年,凡10年。
明朝官员。蒙古族。元朝旧臣。通蒙古文书。明永乐(1403—1424)时,由都指挥李贤(蒙古族)荐举于明成祖,任教习翻译。洪熙元年(1425),因积年辛劳,由吏部尚书蹇义上报,升鸿胪寺右丞。
?—1731清代蒙古王公。苏尼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郡王※萨穆扎第五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三十八年,以追击察哈尔部之巴尔呼逃众,受嘉赏。五十五年(171
清朝所定玉树藏族留住青海蒙古牧地应遵守的规定。道光十八年(1838),玉树藏族三十九族内雍希叶布、蒙古尔津、尼牙木错、卡爱尔等四族,因屡被果洛克族抢劫,陆续逃入青海右翼正盟长郡王游牧地,盟长棍楚克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