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诏三十七蛮部

南诏三十七蛮部

唐宋时期对云南东部少数民族37个部落的统称。南诏、大理时均称此名。包括因远部(居元江)、休腊部(居河西)、嶍峨部(居嶍峨县)、屈中部(居阿迷州)、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为临安府两长官司)、铁容甸部(亏容长官司)、官桂思陀部(临安府思陀甸长官司)、王弄部、强现三部(居开化府)、师宗部(今师宗县地)、弥勒部(今弥勒县地)、吉输部、裦恶部(今弥勒县境)、维摩部(今泸西县地)、罗雄部(今罗平县)纳垢部(今马龙县地)、落温部(今陆良县境)、磨弥部(今沾益县地)、仁德部(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夜苴部(今罗平县境)、强宗部(今澄江县)、步雄部(今江川县地)、罗伽部(今江川县境)、休制部(新兴州)、落蒙部(今路南县境)、弥沙部(今路南县地)、邑市部(今路南县境)、阳城堡部(今晋宁县)、罗部(今罗次县境)、于矢部(武定境内)、罗婺部(武定州境)、华竹部(今元谋县境)、洪农碌券部(禄劝县境)、掌鸠法块部(今禄劝县境)、白鹿部(楚雄府)、谋统部(鹤庆州)。主要分布在西起楚雄、武定、禄功,东至贵州,南界元江,北抵昭通的广大地区。其民族成份以乌蛮、河蛮为主。各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居住地亦常有变动。

猜你喜欢

  • 绿头牌

    清代宫用名片之一。上书递牌人姓名、年历,备皇帝便宜行事之用。以薄木片制,宽寸许,长不及尺,体涂白色,首略作“山”字形,涂绿色亦寸许,故名。①凡各族京官奏事、外官入觐,先至奏事处领取此牌,书写后交递。牌

  • 达椿

    ?—1802清朝大臣。字香圃。满洲镶白旗人。乌苏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选庶吉士。历翰林院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卿。二十九年(1764),入直上书房,充《四库全书》总阅,

  • 真番郡

    古地方政区名。汉武帝亡卫氏朝鲜后,分其地置4郡,其为4郡之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置。因处真番部族(其名燕时已见)居地而得名。下领15县。所在有南北二说。主南说者或认为其辖境有朝鲜半岛黄海道大部、

  • 统军

    官名。唐置,唐中期于禁军之6军中各置1人任之,位在大将军之下。西夏建国初于十二监军司内设之,以党项贵戚豪右领其职,分正、副。高一级称都统军。金代亦置统军司,督领军马,有统军使,副统军等官。

  • 讷比支部

    即“讷北室韦”(920页)。

  • 扩廓帖木儿

    ?—1375元末将领。本名王保保。沈丘人。中书平章察罕帖木儿甥、养子。初随父镇压农民起义军,授太子副詹事,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至正二十一年(1361),攻东平农民军,收降田丰、王士诚。次年,父被王士诚

  • 尔个尼坡策

    彝语音译。意为租佃双方各出一半种子,收获粮食平分。旧时流行于四川凉山美姑巴普、三河以达地区彝族奴隶社会的一种剥削制度。多实行于半山区好地和水田,为实物地租活租之一种。出租者为黑彝、富裕曲伙(曲诺),承

  • 散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萨里卫,并将永乐三年(1405)二月所设撒力卫作萨里卫,正统后所设撒里河卫作萨里河卫。

  • 元史续编

    书名。明胡粹中撰。16卷。作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官楚王府长史,鉴于明初所修《元史》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顺帝时事亦多阙漏,乃仿《通鉴纲目》体例,起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终顺帝至正二十八年

  • 革失帖木儿

    明代哈密※哈剌灰首领。初为平章,与千户拜迭力迷失、舍人迭力迷失虎力等共管哈剌灰。成化年间(1465—1487),哈密为土鲁番攻占后,率众居苦峪城(今甘肃敦煌东北,安西东南)。弘治七年(1494),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