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卡卓语

卡卓语

又名嘎卓语,我国云南自称卡卓的蒙古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通海县新蒙乡的若干自然村落。使用人口6400左右。以新蒙乡白阁村的卡卓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23个。塞音、塞擦音分清不送气和清送气,有舌尖前、舌面两套音。有唇齿音,无复辅音。有9个单元音,7个复元音。复元音以后响的为主,由i、u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无韵尾。有7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手段较贫乏。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表复数时用在名词后加复数量词构成,有表示阴、阳的词尾。量词很丰富,可直接加在名词后起定指、类别和量的作用。量词和数词结合使用时,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分单数和多数,无格范畴,也无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疑问代词用疑问语素xα33构成。动词用声调交替表示自动与使动的区别,也有少数用辅音送气不送气表示自动与使动的。较普遍的用法是在动词前用加虚化动词表示使动。动词可以重叠,重叠表示疑问。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再加助词ni33表示程度加深。形容词作谓语时重叠表示疑问,与动词相类似。结构助词有加在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后面的不同形式。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一般在谓语前面。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主要由单音节或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组成,有少量多音节的单纯词和双音节的叠音词。复合词的结构关系一般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支配结构、表述结构、补充结构等。派生词不丰富,加词头、词尾构成。词汇中有较多汉语借词,但未发现有蒙古语的底层。

猜你喜欢

  • 努业勒部

    见“诺雷部”(1953页)。

  • 故国原王

    高句骊国第十六世王斯由(《魏书》等曰“钊”)的谥号。亦称国罡上王。斯由于晋成帝咸和六年(331)继位,简文帝咸安元年(371)死,葬于故国之原,国人因葬地加此谥号。

  • 张应龙

    明代湖广五峰司土官。土家族。初袭五峰长官司(治今湖北五峰县)长官。万历二十七年(1599),奉调从征播州(在今贵州遵义市)杨应龙,擒杨兆龙,乱平,因功加封武略将军,恢复五峰安抚使司,升任安抚使。

  • 壮文

    我国壮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早在南宋时期,壮族地区民间就流传着一种“方块壮字”或叫“土俗字”。这种字是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使用范围不广,也无统一规范,壮族民众多使用汉文。1955年创制了拉丁

  • 圣佑庙

    黄帽派喇嘛寺。藏名“吉金铃”。蒙古名“博达夏格松”,意谓“圣仁仁慈之庙”。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北。相传始创于13世纪初。后经六次迁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一说为1886—1890)始

  • 锡科沁旧城

    古城遗址。又称唐王城。位于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城南锡科沁北约2.5公里处。唐代屯戍遗址。呈长方形,城有内外两重。内城周约56米,外城周约716.1米。墙为夯土结构,高约5米。城内有房舍、仓库遗址。出土有

  • 刘智墓

    在南京中华门外花木乡南北中村。为纪念清初伊斯兰学者刘智(约1664—1739)所建。始建于乾隆(1736—1795)年间,先后于同治九年(1870)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原建有石门柱一对。华

  • 驻防八旗

    清代驻防各省八旗官兵之称。兵员,由※京旗各佐领内平均抽调而组成。分兵镇守都城以外各重要城市或军事要点。关外时期始行之。入关后,草创驻防,多以固山达为长官率兵出戍。以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合驻于一城者原寡

  • 帖里麻

    见“呾蜜”(1388页)。

  • 罗婺

    见“罗武”(1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