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卫藏永安寺碑

卫藏永安寺碑

碑铭。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参赞海兰察等捐资5千两,于西藏拉萨磨盘山之南建庙,作为摄政济咙呼图克图住锡之所,翌年落成,乾隆帝赐名“永安寺”,颁满、汉、蒙、藏四体匾额。钦差驻藏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和宁撰文,叙述建庙经过,并赞颂高宗运筹帷幄,调大将各施所长,终使郭尔喀降服之情由刻石立碑于庙前,汉文碑文载《卫藏通志》。为研究西藏地方民族、宗教之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 八部大夫

    北魏初期官名。天兴元年(398)八月,北魏正封畿,制定京邑,“东至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东北),西及善无(今山西右玉县东南),南极阴馆(今山西阴县西南),北尽参合(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十二月,置八部大

  • 宁弥

    参见“扜弥”(750页)。

  • 卢不姑

    见“耶律鲁不古”(1328页)。

  • 邱不懃

    即“宇文丘不勤”(901页)。

  • 龙布

    藏语音译,意为“官长”。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村寨统领兵丁者的称谓。一般每村寨一人,大寨二人,小寨由寨首兼任。非世袭。由“格波”(长老)推荐,经“洪布”(土官)任命勇敢作战,善于指挥,有军事才干者充当。

  • 斡亦剌惕

    即“斡亦剌”(2425页)。

  • 福州圣人墓

    元代伊斯兰教古墓。全称穆尔菲德先贤古墓。俗称“圣人墓”。地在福建福州西郊象山北坡井边亭村。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亭式建筑,方形、坐北朝南,边长8米,四壁高4.6米。基部为花岗石叠砌,墙身为大块青

  • 伊克昭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因清代鄂尔多斯部7旗在伊克昭(“大庙”)会盟,故名。现移伊金霍洛旗之成吉思汗陵寝,原在此处。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黄河以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负阴山,多草原,当河套膏腴之地,可耕可牧。

  • 尼雅遗址

    位于今新疆民丰县北尼雅河下游地区。为西汉精绝国故址,后属西域都护府,东汉初属鄯善。遗址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房舍废墟分布于干涸的尼雅河两岸,无城垣。20世纪初,曾遭斯坦因等外国探险家多次盗

  • 沐琮

    1450—1496明朝将领。字廷芳,别号益庵,又号东山居士。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人。明开国勋臣沐英曾孙,沐斌之子。幼承家学,好读诗书。成化元年(1465)嗣黔国公爵,始镇云南。30余年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