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史记

史记

纪传体史书。原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者称《太史公》。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撰。130卷。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少好学,及长漫游名川大山,考察古迹,采集传说。父司马谈卒后,袭承太史令,得以披阅大量图书文献和档案。是书始撰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中经受肉刑、陷牢笼之辱,矢志不改,发奋编撰,至征和二年(前91)基本完成。卒后若干年,其外孙杨恽才将此部名著公布于世。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采先秦以来史书、国家档案,尤重实地采访。记事自黄帝迄汉武帝3千年历史,详于战国秦汉。计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130篇,526500字。是书史料搜集广泛,论断精辟,饱蘸情感,文笔生动通俗,为纪传体正史开山,传记文学之首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本纪、列传等记载不少周边诸族的史迹,尤以《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等为详。以翔实、感人笔触叙述东夷、北狄匈奴、百越、西南夷(夜郎、滇、邛都、巂、昆明、徙、筰都、冉��、白马氐等)、西域诸族及国(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小月氏、安息、大夏等)之分布、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状况、风俗习惯以及与中原王朝和平交往、军事冲突等,是研究我国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民族史的珍贵典籍。该书流传中有残缺,汉元、成间褚少孙等补缀数篇。后人注释主要有南朝宋裴骃《集解》80卷,唐司马贞《索隐》和张守节《正义》各30卷。宋人将三家注合刊,分排于正文之下。论著有清梁玉绳《史记志疑》、日人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等。选本有王伯祥《史记选》,韩洮琦《史记选注集说》等。现存最早版本为南宋绍熙年间黄善夫刻本,百衲本据此影印。明清以来版本有数十种,其中以武英殿本最为通行。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猜你喜欢

  •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

    位于新疆吐鲁番东南约40余里处,南邻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分别为二个相邻村落名称。阿斯塔那,维吾尔语意为“首府”,汉名“三堡”;哈拉和卓,汉名“二堡”。墓葬区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1

  • 南中杂说

    书名。清刘昆(字西来,江西吉安人)撰。1卷。昆于康熙十一年(1672)任云南府同知。十二年,吴三桂叛,昆不肯服,十三年被安置于腾越州(今云南腾冲)。清兵定滇,擢湖广常德府知府。所记有土司汉化,入缅开宝

  • 长春真人西游记

    书名。元李志常撰。2卷。至常为金元之际全真道教主邱处机(长春真人)弟子。成吉思汗十五年至十九年(1220—1224)随邱处机赴西域见成吉思汗,归后记录其师应邀前往西征前线为成吉思汗讲道经过,以成是书。

  • 乌思藏卫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六年(1373)二月置,管辖卫(前藏)、藏(后藏)地区。按明兵部下属机构官员设置例,设卫指挥使1员,正三品;指挥同知2员,从三品;指挥佥事4员,正四品;卫镇抚2员,从五品。以故元国

  • 车驾清吏司

    明代官署名。为兵部四司之一。中央政府管理驿传的机关。具体执掌为:管理两会同馆及全国水马驿,递运所和急递铺。给驿符验,制定并执行邮驿典章制度,决定邮驿的开设、关闭和变更,监督检查驿站行政。下设6科:递发

  • 阿奇木

    叶尔羌汗国官名。阿拉伯语hakim音译。意为“地方执政者”,既管军队,又主持行政,与清朝之“总督”相似。在※叶尔羌汗国,阿奇木为地区最高行政长官,主持军政和民政。

  • 镇远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五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镀金银印。至元二十七年(1290),拖雷第八子拨绰孙牙忽都始封。大德十一年(1307),子脱列帖木儿袭封。

  • 南犁汗王

    见“犁汙王”(2072页)。

  • 汉十六大将军

    十六国时期汉国置。嘉平四年(314),汉主刘聪定百官,置丞相等七公,设辅汉等十六大将军。此称源于《资治通鉴》,然其所列有辅汉、都护、中军、上军、抚军(《晋书·刘聪》作“辅军”)、镇、卫、京、前、后、左

  • 宁玛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宁玛”意为“旧”或“古”,意即“旧派”,指其传入西藏最早、历史最久,并一直保持古老的宗派传承。因其僧人衣帽尚红,又俗称“红教”。该派主要教法是密教,从赤松德赞赞普(7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