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号地

号地

解放前我国南方不少少数民族以某种符号为标志圈占土地的一种方式。如云南的独龙、怒、佤、傈僳等民族过去每个氏族、家族或村寨都有自己所属的山林和荒地,凡本氏族、家庭或村社成员,均可根据各自需要,单独一户或二三户合伙在春耕前选择合意的一片或数片山林地,作上标志。所作标志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各有差异,如独龙族多在选定的土地上插上一根竹子,然后劈两半夹些草;怒族和傈僳族多在选定的林地中隔不远就砍倒一棵树或在树干上砍些口子,或堆些石块;崩龙(今为德昂)族多以砍地边草为标志;等等。凡已作了记号的土地,他人便不会来开垦。原先号种的地不得据为己有,不得私自转让或买卖,也不得继承,丢荒后仍为集体所有,别人可以自由号种。随着锄耕农业的出现和人口不断增加,开始把自己号占的土地通过不断加工长期占有使用,甚至丢荒期也不让他人开种,若要耕种,需先征得原耕者的同意,遂使公有土地演变为私有。但迄至解放前夕,云南的独龙族、西盟佤族、怒族、傈僳族等仍不同程度保留着若干通过号地形式垦种的公荒地,大多为荒山或远地。

猜你喜欢

  • 农桑辑要

    书名。元司农司编纂。参加编撰或修订的有孟祺、畅师文、苗好谦等人。7卷。成书于世祖至元十年(1273)。内容包括典训、耕垦、播种、裁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岁用、杂事等项。多辑自《齐民要

  • 坐地抛砖

    壮族旧时葬俗。流行于广西右江流域。该地壮族凡正常死亡的老人下葬后,须由死者亲属坐在墓旁举行掷砖仪式,把一块砖头抛向远方,然后以砖头的落点至坟墓的中心点作为半径,绕坟画一个圆圈,再在圆圈的周围打上记号,

  • 野曲

    土族民歌。又称山歌。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一带。系对家曲而言。分为两种:一种是花儿,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内容多是谈情说爱。唱时须避开亲属、父母和同胞兄妹,只能在山野间唱,故名。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

  • 阿赖

    ?—1678清朝将领。喀尔喀蒙古人。莽努特氏。天聪年间(1627—1636),携家属投后金,隶正黄旗蒙古。奉使阿鲁部,招降部长数人,以功赐号“达尔汉”,优免赋役。后率兵追逃众,征喀木尼喀部,擒其部长叶

  • 新疆游记

    书名。谢彬撰。1922年中华书局出版。是书为作者1916—1917年赴新疆考察财政问题时的见闻记。书中既有作者亲自实地调查记录,也有引自当地档册和图籍统计资料。凡山川形势、历史沿革、民族源流、世风土俗

  • 祭腾格尔

    祭天仪式。“腾格尔”(又作腾格里)为蒙古、达斡尔语音译,意为“天”或“长生的天”。此俗古已有之。早在蒙古国建立前,蒙古族先世即有“悬肉祭天”之仪。至元代,宫廷亦有“拜天之礼”,凡国有大事,每逢出征、行

  • 太爷

    云南耿马、孟定傣族土司衙门的高级属官。由土司任命其血亲担任。视资历威望和办事能力授予不同职位。职位最高者称“掌太爷”,代理土司掌理全区事务。其余根据血缘亲疏为分管财文及军事的大小太爷。享有很多特权,如

  • 觉罗伊桑阿

    蒙古名医。精通正骨。乾隆(1736—1795)中,以正骨起家,至钜富。被选隶上驷院。门徒甚众,其授徒法与众颇异,将笔管削为数段,令徒众包以纸,用手摩挲,使其节节皆结合,如未断,依法接骨,皆奏效。曾屡为

  • 迪古乃

    ①亦作“迪古迺”。金代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来”之意。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海陵王※完颜亮本名迪古乃。 ②即“完颜忠”(1144页)。

  • 银顶寺

    见“海努克庙”(19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