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哲蚌寺

哲蚌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最大寺院之一。又作别蚌寺、布赉绷寺等,寺名均为藏语音译,意为“米聚”寺。全名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为历辈达赖喇嘛母寺。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市西5公里的更培乌孜山麓。明永乐十四年(1416),在贵族内邬宗宗本南喀桑波资助下,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弟子扎希贝敦(1379—1449,又名绛央曲杰)主持创建。初只7名僧徒,后由于蒙古俺达汗和清廷曾先后扶持第三和第五辈达赖,寺内组织渐设7扎仓,后又合并为4扎仓,下共设29康村,每康村均辖若干米村。曾规定全寺僧人7700名,解放前实已达万人,均按上述四级组织习经、劳役和生活。统管全寺的机构称“拉吉”,由错钦堪布(又作赤巴,清代译称坐床堪布)主持。主建筑为错钦大殿,近2000平方米,可容5000人。中、小殿堂、僧舍等鳞次栉比,构成一庞大建筑群,宏伟壮丽。内藏经典、佛像、绘画、法器及明、清皇朝所赐珍宝颇丰。寺西南角的噶丹颇章(意为兜率宫),原系第二辈达赖1530年前后在一蓝色石屋基础上修建的居室。自格鲁派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后,噶丹颇章即成为该政权的代称。该寺的政治地位亦渐显重要。其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占有庄园、牧场、农牧奴,并以差、租、高利贷和经营封建买办性商业等形式剥削农牧奴;其余来自信众布施和政府补助。

猜你喜欢

  • 兀拉

    见“乌拉部”(334页)。

  • 索尔和诺

    ?—1642清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科奇理氏。世居瓦尔喀。崇德三年(1638)归清,授佐领。从征明锦州、松山,皆有功。七年(1642),率骁骑校佟噶尔随饶余郡王阿巴泰征明,入蓟州,攻克霸州、定州等城,

  • 哈剌嗔

    明代东蒙古右翼部落。亦译作哈喇真、哈刺慎、阿刺嗔、哈刺庆、喀喇沁等。始见于拉施特《史集》,称“合刺赤”。源于中亚草原的游牧部落乌古思人,约形成于7世纪。后迁至阿姆河以南,成为强大部落。到蒙元时期,称“

  • 瑙格劳

    见“白裤瑶”(604页)。

  • 半作

    见“并作”(891页)。

  • 呼延都督府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位于居延海以东地区。贞观二十年(646)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下辖贺鲁(贺鲁部)、葛逻(葛逻部、挹怛部)、䒽跌(以都督府改置) 3州。隶单于

  • 阿尔博罗特

    明代东蒙古左翼浩齐特部领主。又称阿勒博古喇,汉文史籍作那力不赖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满都海哈屯生。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击败右翼异姓领主、统一蒙古后,分封诸子,被封为浩齐特部领主,属察哈尔

  • 满达海

    1622—1652清宗室。满洲正红旗人。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和硕礼亲王※代善第七子。崇德五年(1640),从征锦州。六年,封辅国公。从肃亲王豪格围松山,合诸军击败明总兵吴三桂援军。七年,

  • 和夷

    古族名。今哈尼族。《禹贡·梁州》下说:“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北宋苏轼《东坡书传》说:“和夷,西南夷名也。”南宋毛晃《禹贡指南·和夷底绩》下说:“和夷,西南夷。”清代胡渭《禹贡锥指》说:“和夷,涐水

  • 察罕蒙古尔

    土族语音译,又译察汗蒙古尔,意为“白蒙古”。青海省互助、大通及甘肃省天祝一带土族的自称,参见“土族”(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