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样丹增尼玛
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息居噶波当地方。被确认为岗卡·旺智坚参之转世。在达隆·洛桑丹白尼玛活佛前出家。14岁至达隆寺,后入拉卜楞寺经院学习。能熟背《般若论》及《现观庄严论明义释》,参加大会堂考试,26岁,获毛兰木然降巴名号。先后任上下阿树寺、阿坝的郭茫噶尔寺、贤庆寺、参直合寺堪布,密宗学院喇嘛翁则师、法台。行止俱按成规护持,卸任后,专心弘扬善行。
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息居噶波当地方。被确认为岗卡·旺智坚参之转世。在达隆·洛桑丹白尼玛活佛前出家。14岁至达隆寺,后入拉卜楞寺经院学习。能熟背《般若论》及《现观庄严论明义释》,参加大会堂考试,26岁,获毛兰木然降巴名号。先后任上下阿树寺、阿坝的郭茫噶尔寺、贤庆寺、参直合寺堪布,密宗学院喇嘛翁则师、法台。行止俱按成规护持,卸任后,专心弘扬善行。
?—85匈奴王。名佚。东汉明帝(公元57—75年在位)至章帝(公元75—88年在位)年间,率部驻牧于涿邪山(今蒙古国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一带)地区。隶属北匈奴,屡与汉、南匈奴攻战。永平十六年(公元73),
书名。宋乐史撰。200卷。记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平定闽、粤和北汉后的中国地理情况。其中卷1至卷171载宋11道疆域,卷172至卷200记周边各族情况。收录资料颇称繁富,考据亦较精详。各
? —1803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姓鄂济氏。乾隆三十六年(1771),由文生员中举人。四十二年(1777),由方略馆补授昭西陵笔帖式。五十八年(1793),授江西布政使。嘉庆四年(1799),授山
亦称“老根子”。旧时迁徙他乡的东乡族或另辟新村的“阿恩德”(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村落和宗亲组织)分支对原居村庄的称谓。由于相距远、年代久,分支出去的各村寨之间来往渐疏,辈份难辨,便互称“阿哈”或
古族名。亦作赤勒、涉勒、赤狄、狄历、铁勒、丁零等,为汉文史籍中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对该族的称谓。一说皆是突厥语Turk(意为“强力”、“气力”)的音译或音变、讹音,系对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之统称。赤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阿玉奇汗次子。下辖三鄂拓克,附牧于阿玉奇汗。其子敦罗卜旺布1736—1741年为土尔扈特汗王。土尔扈特东返祖邦的著名首领策伯克多尔济系其曾孙。
元代农学家。名铁柱。畏兀儿人。出身于书香兼重臣家庭,大司徒※迦鲁纳答思子。以父名为氏。曾任靖州路(治今湖南靖县)、安丰路(治今安徽寿县)达鲁花赤。延祐元年(1314),改安丰肃政廉访使,兼劝农事。继承
参见“砍戛”(1614页)。
藏族古部族名。据藏籍《安多政教史》载:吐蕃王朝赞普赤松德赞时期(742—797),曾攻占唐朝河西陇右广大地区(今青海东部及甘肃南部),并于唐广德元年(763)一度攻陷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其间,部分吐蕃
春秋时※姜戎首领。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秦逼诸戎,晋惠公诱其率所部由瓜州(陕西秦岭西陇山地区)迁至晋南鄙,除荆棘,驱野兽,为晋国荒地的开辟、国力的强盛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