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川规范彝文

四川规范彝文

我国四川彝族使用的一种表音的音节文字。是在传统彝文的基础上,以彝语北部方言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根据笔画不多、结构简单、书写方便、字形美观的原则,选用传统彝文中819个字,分别表示标准音点的819个音节。据统计,819字的平均每个字笔画为3.5画,次高调字在中平调字上加附加符号表示。《彝文规范试行方案》于1975年12月经四川省委批准后,1976年起在四川省彝族地区试行,效果较好。一般没有学过彝文的彝族干部和群众,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以达到扫除文盲的要求,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1980年,国务院批准了四川《彝文规范方案》正式推行。规范彝文在使用过程中,正确解决了正字法原则、新词术语规范原则等重大理论问题,使彝文的推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首先在省、州、县建立了各级领导机构,大力推行规范彝文。在成人教育方面,截至1991年已有9个县扫除了文盲。脱盲人数已超过四川省成人应脱盲人数的一半以上。在四川广大彝区,已建立起从小学到中学的彝汉语教学体制。与此相配套的文教、编译、出版、广播、电影译配、古籍整理、文艺创作和演出等方面,规范彝文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央、省、州各级重要会议文件,都翻译成规范彝文,彝区的许多重要文件、布告、通知、牌匾、商标等都用彝汉文对照,规范彝文已深入凉山彝区的每个角落,它在大小凉山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策旺诺尔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镇国公※托多额尔德尼嗣子。初授侍卫,擢内大臣、上驷院卿,兼蒙古正黄旗佐领。康熙五十一年(1712),袭札萨克镇国公。五十五年(1716),因青海

  • 结美其美

    藏语音译,简称“其美”,意“不生不死”。西藏※三大领主在占有草场与不完全地占有牧奴人身的条件下,以超经济强制手段在牧区实行的一种畜租剥削形式。他们以老弱畜或以茶叶、货币等折合牲畜,强迫其牧奴放牧,按牲

  • 岳乐

    1625—1689清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镇国公。顺治三年(1646),随肃亲王豪格进军四川,于西充镇压张献忠起义军,致张献忠中箭身亡。五年,随英亲王阿

  • 北魏出帝

    见“元修”(227页)。

  • 琐南藏卜

    元代白兰王。一作唆南藏卜、锁南藏卜。乌思藏人。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达尼钦波与忙达汗公主之子。尚寿宁公主布达汗。至治元年(1321),袭封为白兰王,赐驼纽金印。旋出家。泰定三年(1326)五月还俗,复白

  • 萨大滋

    1814—1849清代诗人。字树堂。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回族。系诗人萨察伦之子。一生命运多舛。幼年丧父母。家境贫寒。秉承家学,以诗会友,毕生倾注诗学。工诗。作品多抨击时弊,感叹当权昏庸,抒发怀才

  • 诏糯钪

    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傣族。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刀绍文之孙。19世纪中叶,伙同父兄率族众起兵争夺召片领※刀正综位。道光十八年(1838),部分与谋头人被宣慰司捕杀后,逃匿勐班、耿马,

  • 西番宣尉司

    参见“吐番等路宣尉使司都元帅府”(772页)。

  • 正隆

    金海陵王完颜亮年号。1156—1161年,凡6年。

  • 红教

    藏传佛教(喇嘛教)宁玛派之俗称。因该派僧人以红袈裟为僧装、戴红帽,故称。详见“宁玛派”(6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