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围场

围场

清帝王和八旗官兵狩猎习武的场所。八旗官兵向以狩猎肄武,演练骑射,服劳训练,故素来重视围场的建立和治理。早在后金天聪(1627—1635)间,即已设有官方控制的围场(天聪九年、1635,定莽古济公主与额驸琐诺木济农夫妇罪,其一即曾于皇太极所行猎之叶赫哈达山,私往围猎二次)。清代以木兰、南苑为最著称,频年必至。清帝亦常躬亲木兰之围。朝廷于其地立栅植柳,置卡伦,设总管、翼长等官辖兵治理之,严禁属人入内私猎、外人偷猎。此外,也有以山林阜壑布围的临时小围场,随时随地可为,猎则设,罢则撤。如天聪三年(1629),后金军入明都。十二月初一兵经南海子(南苑),且围猎且南行,趋良乡为止。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圣祖玄烨东巡,出山海关后遂一路以八旗兵当人墙且猎且行,以至盛京。后金时曾申明纪律,严禁官兵于狩猎进行间喧哗,为“围墙”兵丁不准越入围中,围中之人不得于贝勒前迎射,牲兽突围时围墙兵该射不射者罪之。※木兰围场内,更分为许多小围场,一日一更场,从围者兵分两路趋向高阜处帝王所在“看城”(设布幔为城),依序络绎环绕而驰进。围合,必尊皇帝首先引矢射第一箭,随后从围王公大臣乃射。

猜你喜欢

  • 十七条协议

    全称《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因共有17项条款,故名。由中央人民政府以李维汉为首的4名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5名全权代表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

  • 保八

    元朝官员、文士。又译宝巴。字公孟,号普庵。蒙古人(一说色目人)。居洛阳。少好学,精易理。著有《易原奥义》1卷、《周易原旨》6卷、《周易尚占》2卷,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为东宫太子时,任大中大夫,曾以此

  • 祁黎山

    古山名。所指过去有人推测在今西辽河南源老哈河西南。南北朝时,从东北重镇和龙(今辽宁朝阳市)至勿吉族境,经此山。

  • 玉树藏族移住青海章程

    清朝所定玉树藏族留住青海蒙古牧地应遵守的规定。道光十八年(1838),玉树藏族三十九族内雍希叶布、蒙古尔津、尼牙木错、卡爱尔等四族,因屡被果洛克族抢劫,陆续逃入青海右翼正盟长郡王游牧地,盟长棍楚克济克

  • 金山暴动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暴动。金山(今阿尔泰山)一带蒙古牧民,因不堪忍受封建主奴役和剥削,在全国红巾军大起义影响下,于至正十三年(1353)发动反封建斗争,八月,击杀前往镇压的诸王只儿哈郎,后不知所终。

  • 李天俞

    ?—1664明末清初土族官员。青海民和(一说西宁)人。东府第八世土司李化龙之侄。明末任副总兵。崇祯十六年(1643)冬,李自成起义军贺锦部攻占甘凉及土司衙门东山城(今青海民和),只身逃西宁。次年春,义

  • 罗卧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拉乌。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镇沅、祥云、西畴、罗平、金平、元阳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西喇古尔黄番

    见“撒里畏吾”(2494页)。

  • 忠峒安抚司

    明清时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永乐四年(1406)建置。治所位于今湖北宣恩县东南。前身为元代湖南镇边宣慰司,洪武初年之沿边溪峒长官司。清初,以土官田楚珍归附,应命从征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一说在今绥阳县

  • 和林格尔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邻接山西省。明置玉林、云川二卫,后为蒙古西土默特所据。清并漠南蒙古后,于康熙中(1662—1722)在境内置驿站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乾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