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壮语

壮语

我国壮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人口约1300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省怀集县、连山县等地。壮语分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北部方言内分7个土语;南部方言内分5个土语。南、北方言之间语音差别比较明显。使用北部方言的人口,比使用南部方言的人口多。壮语有以下特点:语音,声母一般有30个左右,分单纯、腭化和唇化3类。少数地区保留了p, ph, k, khɿ, mɿ,等复辅音声母;多数地区有b和d两个带前置喉塞音的浊塞音声母。元音一般有a、 e、 i、 o、 u6个,有些地区还有ε、ɔ、ə、y。韵尾前的元音有长短对立,有些地方除a外,其余元音的长短对立趋于消失。一般有—i、—u、—щ、—m、—n、—η、—p、—t、—k韵尾。有些地方—щ韵尾已消失;有少数地方—k韵尾变为—?或者消失。声调一般有舒声调6个和促声调2个。大多数地区8个调类都很一致,和汉语的平、上、去、入4声,各分阴阳8个调类相当。汉语借词有早期借词和近代借词。汉语借词的读音,由于借词的时代不同,其读音也不同。早期汉语借词,保留有—m、—p、—t、—k韵尾和8个调类,已适应各地壮语语音。早期借词有派生新词的能力。近代借词,大部分地区都是按汉语西南官话的语音吸收,各地读音一致,但音类特别是调类的对应很不整齐。中南部地区的近代借词,则是按当地长期形成的早期借词读音吸收。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宾语之后,但由于受汉语的影响,有的补语也能在宾语之前。名词的修饰语,除了“二”和“二”以上的数词与量词组合的词组在名词之前外,都在名词之后。有许多表示事物类别的量词。词汇,基本词汇以单音节词居多,多音节词多是合成词,多音单纯词很少。合成词有两类,一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另一类是由词根加前加成分或后加成分构成。在单音节的动词和形容词后面,大都可以加描绘性的后加成分。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有汉语借词与本民族词并存并用现象。在壮族聚居地区,壮语是壮族的主要交际工具。居住于城镇或市郊的壮族居民、壮族的公职人员、知识分子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大都兼通汉语,他们中的少部分人已转用汉语。杂居于壮族地区的其它民族,大都兼懂壮语。

猜你喜欢

  • 鱼凫

    约春秋时期蜀人首领。继※蚕丛、※柏灌之后为蜀王。《华阳国志》云:其狩猎至湔山(在今四川灌县境),“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宋孙寿《观古鱼凫城诗》自注云:温江县北15里有古鱼凫城(俗称古城埂)。近

  • 盛京统部

    清政区名。简称“盛京”。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以盛京为留都,悉裁东北明置诸卫所,作为特别行政区,设留守盛京内大臣(一作昂邦章京)、副

  • 完颜襄

    1140—1202金皇族、大臣。本名唵。女真族。完颜氏。金昭祖石鲁曾孙(一作五世孙),参知政事阿鲁带之子。幼有志,善骑射,多勇略,才武过人。年18袭世爵。大定元年(1161),从左副元帅完颜谋衍镇压契

  • 石遵

    ?—349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五世皇帝。349年在位。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后赵延熙元年(333),封齐王。父即位后,封彭城公。太宁元年(349),父病危,进爵彭城王,领大

  • 上元

    唐代南诏孝桓王异牟寻年号。约784—796年,凡13年。在此期间,异牟寻弃蕃归唐,订“点苍山之盟”。

  • 湾甸御夷州

    明代傣族土司名。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属镇康路。洪武十七年(1384),置湾甸县,旋为麓川所并。永乐元年(1403),以其地近麓川,地广人稠,设湾甸长官司。三年,升为州,治所在今云南昌宁

  • 边务收支局章程

    清末管理边务财政收支之措施。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边务收支局,并制定管理章程:设总办1员,禀承边务大臣总司出入款项;提调禀承边务大臣及总办稽核一切出入款项;设5科,由总办选专员,边务大臣核准,专办

  • 耶律忙古带

    元初将领。名又记作忙古歹、蒙古歹。契丹族。为太傅※耶律秃花曾孙,耶律宝童子。忽必烈时,袭父职,赐金符,任随路新军总管,统领山西两路新军。中曾从征蜀。至元五年(1268)八月,又奉命带兵征西番、建都(在

  • 遏必隆

    ?—1673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纽祜禄氏。※额亦都第十六子。母和硕公主穆库什。天聪间,官侍卫。崇德六年(1641),从皇太极征明,于松山力战犯御营之明兵。七年,授骑都尉世职。随饶余贝勒阿巴泰入长城

  • 高庆绪

    即“高庆裔”(19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