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头目家

大头目家

旧时裕固族部落名。裕固语称“西盖尔道”,意为“大部落”。住牧于今甘肃省肃南县康乐区的西牛牦、巴音、康丰等地,操东部裕固语。共有9个户族(裕固语称※“的尔勤”):安帐(汉姓安),苏勒都斯(汉姓苏)、蒙戈勒(或翁戈勒,汉姓孟)、鄂盖尔(或埃给尔、汉姓李、高)、巩鄂拉特(汉姓郭)、亚赫拉格(汉姓杨)、巴依亚特(汉姓吴、巴、白)、托鄂什(汉姓妥)、霍尔勒(西部裕固语称“呼郎嗄特”,汉姓贺)。

猜你喜欢

  • 万部华严经塔

    辽代佛塔。俗称白塔。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具体建筑年代史籍无载,亦无碑铭可考。《归绥县志》称,传辽圣宗时(982—1031年在位)建。一说辽道宗(1055—1101年在位)时崇尚佛教,各

  • 四子部落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中部。牧地东北界苏尼特旗,西界归化城土默特,南界察哈尔镶红旗。元属大同路,明入蒙古,为阿禄喀尔喀所据,部长诺颜泰将领地分与四子分别掌管,统号四子部。天聪间相

  • 傣勐

    傣语,意为“本地人”或“建寨最早的人”。解放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农奴中一个等级,约占傣族总农户的55%。原为傣族古老农村公社成员,后农村公社在封建化过程中遭到破坏,土地所有权被领主篡夺,

  • 吉林摩崖

    刻石题记。亦称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刻石。第一刻石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刻石范围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第二刻石在第一刻石西3

  • 三巴

    古地区名。东汉建安六年(201),益州牧刘璋将原巴郡析为巴东郡、巴西郡、巴郡三个行政区划,合称三巴。约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南朝宋泰始五年(469)置三巴校尉,领原三巴及梓潼、荆州

  • 主儿扯歹

    见“术赤台”(490页)。

  • 漠咱帕尔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乌什人。乌什郡王品级※霍集斯长子。初隶准噶尔部。乾隆二十年(1755),从父附清。翌年,随布拉呢敦及父招抚南疆。寻布拉呢敦、霍集占(即大小和卓木)引兵反清,受命为乌什伯克。二十三

  • 麦力艮吉囊

    见“吉囊”(681页)。

  • 转运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嚷酩啰”。掌管钱谷征收、转运和仓库出纳。都转运司属中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6正使、8承旨、8都案、10案头。各边中转运司属下等司,分别设2或4正使,2、4或6承旨

  • 木鼓舞

    苗族传统舞蹈之一。源于祭祀祖先时所跳的一种舞蹈。“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为鼓。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苗防备览》)。有单人、双人舞之分。单人舞时也另由一人击鼓腰打着拍节,一人则边舞边击鼓。鼓之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