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山
山名。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北,桂江和柳江之间,东界蒙山,北接荔浦,西邻象州、武宣,东南接平南、藤县,西南接桂平,方圆数百里。境内层峦叠嶂,主峰圣堂山高海拔1979米。主要聚居着茶山瑶、拗瑶、花蓝瑶、盘瑶和山子瑶等众多瑶民,故名。清末划分为金秀、滴水、六巷、罗香四团,委派团总分别管治。1940年国民党为了直接统治瑶山,在中心区金秀设立警备区署。1942年改置金秀设治局。解放后,1952年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金秀瑶族自治县。
山名。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北,桂江和柳江之间,东界蒙山,北接荔浦,西邻象州、武宣,东南接平南、藤县,西南接桂平,方圆数百里。境内层峦叠嶂,主峰圣堂山高海拔1979米。主要聚居着茶山瑶、拗瑶、花蓝瑶、盘瑶和山子瑶等众多瑶民,故名。清末划分为金秀、滴水、六巷、罗香四团,委派团总分别管治。1940年国民党为了直接统治瑶山,在中心区金秀设立警备区署。1942年改置金秀设治局。解放后,1952年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金秀瑶族自治县。
藏语音译。即镰刀。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康定地方所用的一种生产工具。刀为铁质、弯形,长约8寸,宽约1寸,刃口有细齿,装以木柄,主要用于收割青稞。
清代新疆迪化州军事长官。统辖乌鲁木齐、巴里坤、古城、吐鲁番、库尔喀喇乌苏,哈密等处满、汉官兵。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参赞大臣改置。驻巩宁城(乌鲁木齐满城)。下设副都统、办事大臣、帮办大臣、领队大臣
见“木荣嘎”(257页)。
金代海陵王末年起义领袖。名又记作瓜里。契丹族。初为咸平府谋克。正隆六年(1161),西北路招讨司译史撒八举行起义,山后四群牧起兵响应,他率部自山后逃归,被咸平府少尹完颜余里野疑为参与起义,家属被捕,被
见“热西丁”(1856页)。
见“卜答失里”(20页)。
赫哲语音译,意为“三页板船”或“舢板船”。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出现于20世纪初。主要用于拉网、下钩捕鱼和运输木材、茅草等,载重约1200斤。制作:以直径2尺多、长2.3—2.5丈无疖的
地名。亦称定日宗、策里浪吉、定日汛。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聂拉木西北,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定日宗。1960年与协噶尔宗、南溪合并,改为定日县。为农业区,亦有小片牧区,森林资源丰富。世界第一高
见“婆离八部”(2128页)。
清初旗籍※另户(正户旗人)内别立的一种旗人的名称。亦称别载册籍人。其人,具另册存照,介于一般正身旗人和旗仆之间,待遇略宽于开户人。来源大致有三大类:一是另户人中尚不明自身姓氏,缺少家谱之类以供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