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官

契丹官

又称北面官。契丹王朝对执掌境内契丹及其它游牧民族事务官吏的称呼。契丹建国后,辽太祖晚年征服渤海,太宗时又获燕云十六州,境内民族成份复杂,据《辽史·营卫志》称:“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北部主要居住契丹本族及其它游牧民族,南部以汉人、渤海人等农耕民族为主,两者经济生活、文化习俗皆有很大差异,契丹统治者为适应形势需要,采用特殊的“因俗而治”的分治政策,中央统治机构分别设置契丹官(北面官)和汉官(南面官)两套系统。《百官志》称:“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据三使契丹的宋人余靖所记:“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相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武溪集》卷18)契丹崇日,庐帐皆东向,契丹官帐设皇帝御帐之北,故名。其制约在太宗朝时逐渐形成。契丹官以契丹故有官制为基础建立。主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分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著帐官、北面皇族帐官、北面诸帐官、北面宫官、北面部族官、北面坊场局冶牧厩等官、北面军官、北面边防官、北面行军官、北面属国官等。据《辽史·百官志》,契丹官又各分南北,北面朝官有:契丹北、南枢密院,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宣徽北、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文班司,阿札割只等。今有人研究认为,《百官志》记载混乱,不少契丹官(北面官)中之南面官应属※汉官(南面官)之列。

猜你喜欢

  • 达扎路恭

    吐蕃大臣。全称思兰·达扎路恭,又称论悉诺罗,一说即唐书之马重英。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大臣。曾因崇信本教反对兴佛遭流放,后改信佛教。赤松德赞未掌政时即得到其支持,消灭臣下叛乱,故深

  • 散金长官司

    参见“促瓦长官司”(1683页)。

  • 牙孙

    蒙古语音译,又作牙速。《元朝秘史》译作“骨头”,《华夷译语》释为“骨”。即“族系”之意,为蒙古氏族部落制度下的一种亲族集团。古代蒙古社会的基本因素为斡孛黑(氏族),随着人口繁殖,斡孛黑分衍为若干个,凡

  • 甲?

    见“克”(985页)。

  • 三木楼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沐楼山。位于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北600里处。原为北匈奴句林王驻牧地。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为汉将耿秉所逼,北走。后稽留斯所部进驻,其首领因居该地,故称“三

  • 门工

    地名。藏语音译,又作美空等。意药材产地。位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境内。1950年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云南澜仓江进抵该地。是为当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路线之一。

  • 一齐额尔机哈分布勒哈番

    官名。满语音泽。“一齐”意为“右方”,“额尔机”意为“边、侧”,“哈分布勒”意为“使通达”,“哈番”意为“官员”。清代通政使司机构中所设的右通政使。为汉缺,设1员。下设“右参议(官)”,满语“一齐额尔

  • 网头

    解放前京族渔民劳动组织的首领。由网丁民主推举劳动力强、生产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长辈担任。职责是组织安排网丁进行渔业生产;负责承租添置和分派人员管理渔具;主持渔业生产中的宗教仪式。是渔民劳动组织的核心人

  • 使鹿部

    清代对外兴安岭南、黑龙江北、东至库页岛的部分鄂温克、鄂伦春等族的称呼。以驯鹿作乘载工具,故名。主要指今鄂伦春族的一支——奇勒尔人,据《黑龙江志稿》,居鄂伦春族分布区的东部,皆以狩猎为生。今居额尔古纳河

  • 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一作“敕连头兵伐可汗”,即“阿那瓌”(1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