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女真字海龙摩崖

女真字海龙摩崖

摩崖名。金大定七年(1167)以女真字刻于摩崖上,追述收国二年(1116)在番儿必罕设立谋克事。因位于吉林省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小杨树乡庆云堡村,故又名“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等。清代杨同桂《沈故》、近人罗福颐《满洲金石志》、日本安马弥一郎《女真文金石志稿》等书均有录文。金光平、金启孮《女真语言文字研究》解读最为详尽。本世纪30年代初,古董商邢玉人受沈阳日本医生山下泰藏雇佣前往拓制此摩崖拓片时,在摩崖旁又伪刻了所谓《半截山摩崖》,汉文为:“大金太祖大破辽军于节山息马立石”,并附有20余个不成文句的女真字以藏其奸。归后谎称在此摩崖南30里的海龙、柳河间沟屯旁的半截山又“发现”新摩崖。山下泰藏命其拓制拓片后,遂在学界传开,长期以假乱真。解放后经实地勘察,所谓半截山摩崖就在传世的海龙摩崖近旁,所谓沟屯、半截山等地名,均属子虚之词;再据知情人李文信的揭露和学者们的研究,始判明此乃伪造。现所说“女真字海龙摩崖”,除原传世的真件外,也包括这一伪刻,因为它们同刻在一块大黑石上,同在一个保护亭内。

猜你喜欢

  • 编架弩

    瑶族一种传统的狩猎工具和自卫武器。俗称“瑶人弩”。以硬木为弓,其弦多用山中韧藤,竹作箭杆,以软皮为羽,前有铁镞,或包以铁皮,有些箭镞还涂以毒汁,利用编架定点发射。据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载,弩架分大小

  • 把总

    旧时低级军官名。始设于明代,为千总下一级武官(千总以上为总兵)。驻守京师的京营兵三大营,均设千总、把总等领兵官。清代,绿营兵编制,营以下为汛,由千总或把总统领。秩正七品。次把总一级者称外委把总,简称外

  • 土吃木

    旧时青海互助地区寺院上层利用宗教关系,剥削庄头(租种寺院土地的佃户)的一种形式。新佃户上庄时,寺院通常不供给住房,由庄头自行修建,至租佃期满或退地时,房屋不能出售或拆走,须归寺院所有,随寺院处置。当地

  • 人头桩

    即“焦”(2250页)。

  • 学卡

    见“如瓦”(936页)。

  • 怒语音译。云南省贡山县怒族对氏族的称呼。参见“起”(1842页)。

  • 圣祖御制崇福寺碑

    呼和浩特清代石碑。俗称记功碑。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石碑为两块,分立于呼和浩特崇福寺(小召)院内正殿前左右侧的两座亭子里,称御碑亭。每座碑亭有8根柱子,上盖八角瓦顶。碑立于基石上,高达3米余,

  • 速勒都思

    即“逊都思”(1786页)。

  • 古地名。春秋末年越国东界地。《国语·越语上》:“勾践(初年)之地……东至鄞”,在今浙江鄞县境。

  • 车凌达什

    ?—1703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绰斯喜布次子。号额尔德尼珲台吉。向清进九白之贡(白驼1、白马8),授札萨克。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属众归清。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