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姊妹箫

姊妹箫

布依语称“力勒歪练”。布依族和苗族民间直吹单簧乐器。流行于贵州布依族、苗族地区。用竹管制成,形似箫,长约17厘米,直径很小。因吹奏时,或两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或一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故名。布依族的姊妹箫为8孔,箫的前方有7孔,后方有1孔;苗族的姊妹箫为6孔,箫前方有5孔,后方有1孔。口簧片用竹片制作。音量较笛子为小,属于簧管乐器类。吹奏时,竹片振动,自音筒发出,音色优美柔和、婉转动听,适于表演抒情的曲调。传统曲调有上方调、下方调、右调、老调、花花调、芦笙调等。可独奏,亦可作伴奏乐器。

猜你喜欢

  • 监母

    契丹语,《辽史·国语解》称:“监母,遗留也。”曾作:①宫卫名。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辽景宗※彰愍宫契丹语称“监母斡鲁朵” ②宫卫或部族下所置※石烈(相当于“县”,

  • 阿旺罗布藏土布丹济克美嘉措

    ?—1819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七世。西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图之一。出生察木多嘉木凌附萨冈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为九世达赖隆多嘉措

  • 革屯运动

    苗族、土家族反屯田斗争。首发于湘西永绥(治今花垣),后延及乾城(治今吉首)。1935年连年遭灾,屯租无出,军阀陈渠珍又派督征人员和屯务军催征当年冬粮和第二年租谷。群众被迫奋起抗租。永绥屯务军指挥宋濂泉

  • 嘉陵

    西夏太宗李德明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 李嗣昭

    ?—922五代时李克用及李存勖部将领。字益光。本姓韩,小名进通,汾州太谷县(今山西太谷)民家子。被李克用弟代州刺史李克柔收养为子。精悍有胆略,少从克用征战,为衙内指挥使。唐乾宁四年(897),改衙内都

  • 七姓民

    部分白族的他称。指居于今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白族。主要散居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赫章县,两县人口2千余人,与当地彝族、汉族杂居。有张、苏、李、赵、许、钱、杨7姓,故被当地汉族称为“七姓民”,彝语称“罗

  • 用业

    藏语音译,意为“管家”。旧时四川甘孜藏族牧区地方基层组织头人的称谓。一般每部落有1僧或2僧1俗担任,分掌头人与寺庙的财产。多由大头人和寺庙上层的亲属充任,具有经济实力,忠于头人、寺庙者,经大头人或更本

  • 卡分

    见“卡甫散”(545页)。

  • 银角

    苗族妇女头饰。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地区。银制,形似水牛角,中空,重达2斤,外刻双龙抢宝。上雕花纹,通常戴在帽子上,并与银牌等饰物配用。角尖上有时缀有几撮羽毛。一般在盛大节日或婚嫁时戴之。相传采用牛角形式是

  • 丁乍德雷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起誓”。旧时仪式名称。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谕地方。凡因偷窃、两性关系引起争端,无确切证据作出判决时,在氏族首领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各备一块木板,木板两端画上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