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宁边城

宁边城

古城名。位于今新疆昌吉县。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城周3里5分,高1.5丈。有4门:东文同、西武安、南谐迩、北燮遐。乌鲁木齐州同驻扎。三十八年(1773),改为宁边州治。四十二年(1777),于其地置昌吉县,知县、训导、典史、乌鲁木齐提标左营游击等官驻扎。有驻防兵600。同治三年(1864),以战乱,城垣雉堞坍塌。光绪十五年(1889),署驻防抚标、左营游击朱正和主持修葺,使复旧貌。居民多为汉族和回族。少数为维吾尔族。

猜你喜欢

  • 迺捏咿唲

    见“妳捏离”(1550页)。

  • 合里合军

    金末兵种之一。由流亡者组成。以归附者人数过多,选其骑射优者为忠孝军,次者别为一军,令习武艺,经考试合格再补入忠孝军。此即忠孝军的预备队。天兴二年(1233),金哀宗自汴梁(今河南开封)再迁归德(今河南

  • 颇超氏

    唐代党项羌部落名。依姓氏命名,属党项8部之一。今人考证其原居地在今青海果洛以南至四川阿坝之色达县境。

  • 喜马拉雅山

    山名,又作盘山。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南缘和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境内。其脉自帕米尔高原起,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为一条东西向的孤形山系,全长240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由北至南分为锡

  • 阿失

    元朝将领、勋戚。蒙古亦乞列思氏。※忽怜驸马之子。以英武著称,年15,随军征叛王乃颜。初尚宗室女撒儿塔陈公主。后随晋王甘麻剌及海山镇守漠北,讨叛王海都、笃哇。成宗大德五年(1301),配合诸军败叛军于哈

  • 蛮方

    古族名。西周至战国时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称※荆蛮、蛮荆或南蛮。其地域包括今湖北清江流域、湖南沅江、澧水流域、洞庭湖西北部以及黔、桂、赣与相邻的地区。唐、虞、夏之际,其民属九黎之三苗部

  • 阿格勒

    撒拉语音译,意为“村庄”。旧时撒拉族社会基层组织。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一种由若干孔木散(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经多次变化反复组合而成的地缘组织。既包括有血缘关系的若干个孔木散的人,也有若干个无

  • 弊剌

    参见“駮马”(1782页)。

  • 勒克山卫

    见“立山卫”(621页)。

  • 萨尔特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萨尔特鄂拓克。原为希布察克部一支。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驻牧喀什噶尔(今喀什)西南伊勒古楚卡伦外,与※察哈尔萨雅克部相邻。主要从事畜牧业。隶喀什噶尔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