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宇文泰

宇文泰

505或507—556

北魏、西魏大臣,北周尊基者。俗名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人。先祖为匈奴单于远属,后与鲜卑杂居,被推为主,遂鲜卑宇文氏。北魏安定侯宇文陵玄孙,宇文肱之子。轻财好施,喜结贤士。北魏孝昌二年(526),随父参加鲜于修礼义军。后转入葛荣部下。及荣败亡,例迁晋阳,为尔朱荣赏识,升统军。永安三年(530),随贺拔岳入关镇压万俟丑奴起义,迁征西将军。太昌元年(532),为左丞,领岳府司马,掌管行台军政事宜。其间,曾出使北魏,见魏孝武帝元修于洛阳,谋以关中军力抗衡高欢,加武卫将军。出为夏州刺史。永熙三年(534),岳死,继统岳军,消灭侯莫陈悦,平定秦陇,据有关中。受封侍中、骠骑大将军、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旋兼尚书仆射、关西大行台。七月,孝武帝为高欢所逼西奔关中,遂拥奉魏帝于长安,以拒高欢。授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进封略阳郡公。尚冯翊长公主,拜都尉驸马。寻进位丞相,掌军国大权。十二月,鸩杀元修,立元宝炬为帝,次年改元大统,史称西魏。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改封安定郡公。三年(537),进封柱国大将军。十四年(548),授太师。十七年(551),以冢宰总百揆。废帝二年(553),去左丞相大行台,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三年,废黜元钦,改立齐王元廓。恭帝三年(556),进太师、大冢宰。出巡至黄河染疾,还云阳宫,病卒。谥文公。及子宇文觉代魏称周,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史称其知人善任,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擅长方略。执掌西魏军国实权20余年间,对外与东魏进行沙苑、洛阳、芒山等大战,并遣兵取蜀中,灭萧梁于江陵。对内重用关中汉人,依靠关陇地主支持,进行改革。西魏初,命有司定24条新制,颁行之。后又采用苏绰制定的文案程式和计帐户籍之法,裁冗官,置屯田。以绰所提《六条诏书》,即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为治国方针,颁行均田制和赋役制,发展关陇农业,减轻农民负担,设六官,定九命之典,以一品为九命,九品为一命,改流外品为九秩,亦以九为上;罢门资,由朝廷任命刺史府官,以改革官吏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并收编关陇豪族武装为12军,由8柱国统率,创立府兵制,相对提高士卒身份地位,使6镇军人与关陇大族结合,形成关陇统治集团。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为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 夹城之役

    五代后梁与晋间战役之一。梁开平元年(907),朱温代唐建梁。五月,遣将康怀英率兵10万围晋将李嗣昭镇守之潞州(治今山西长治),筑垒环城。晋王李克用遣周德威统兵赴援,屯于余吾(今山西省留县西北余吾)。率

  • 彭永年

    明代湖广永顺司土官。字如训。号怀北。土家族。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彭翼南子。隆庆三年(1569),袭宣慰使职。万历元年(1573),奉湖广、广西两巡抚会调,从征广西瑶人。六年(1578),

  • 木依吉

    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信奉的最大和最高的神灵。传说山林、河流、人类、各种动植物以及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它创造的,人们敬畏的“雷神”、“地震神”都是它的儿子。是人类最高的主宰,支配着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五谷

  • 朵甘思招讨司

    明代藏区土司机构名。一作朵甘招讨司。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十八年(1385)正月,定秩正四品。按明朝贡例入朝贡马及方物,其官员招讨、副招讨,依土官袭替例承袭。

  • 纳兰氏

    清代满族女诗人。揆叙妹,侄永寿,雍正时官兵部左侍郎。著有《绣余诗稿》。

  • 坐房

    土家族婚姻习俗。也称坐床或填房。女子丧夫,必嫁其夫兄或弟。故有“兄纳弟妻,弟配兄嫂”之谚。属“兄终弟及”婚俗。汉族亦称妇女丧夫再醮为“填房”。

  • 萧兀纳

    1049—1118辽末大臣。一名挞不也。字特免。契丹族,六院部人。魁伟简重,善骑射。道宗清宁(1055—1064)初,由兄萧图独举荐,补祗候郎君,迁近侍敞史,护卫太保。咸雍三年(1067)三月,奉命使

  • 红山

    ①吐蕃山名、地名。红山藏文称“玛波日”,唐时特指今布达拉山,因其山色近红,故名。藏文史书《拔协》又称其为“逻娑红山”,松赞干布曾在其上建有小宫室及修道处,是为布达拉山上之最早建筑。据《布顿佛教史》载,

  • 陈瞻

    ?—506北魏起义首领。泾州(治今甘肃泾州县北)人。族属休屠胡(又作屠各胡)。宣武帝正始三年(506)正月,聚众起事,自称王,改元圣明。与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羌人吕苟儿、休屠胡王智起义相呼应。七月,

  • 花寺门宦

    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的分支门宦之一。又称“华寺派”、“花寺派”。因其所建清真寺砖刻木雕,玲珑巧绝、漆彩粉染、图案艳丽、故名为“花寺”。该派遂称“花寺门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与哲赫林耶(时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