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完颜吴乞买

完颜吴乞买

1075—1135

金朝皇帝,即金太宗。亦作乌奇迈、吴乞马,汉名晟。女真族。完颜氏。世祖※劾里钵第四子,太祖※阿骨打弟,为穆宗※盈歌养子。收国元年(1115)七月,命为※谙班勃极烈。太祖出征,常居守处理内政。天辅五年(1121),奉诏副太祖执国。七年八月阿骨打死,袭皇位,是年改元天会。仍沿用勃极烈制度,以弟国论勃极烈完颜杲(即斜也,劾里钵第五子)为谙班勃极烈,完颜宗干(阿骨打长子)为国论勃极烈。天会二年(1124),自京师至南京每50里置驿。为集中力量灭辽攻宋,命完颜宗翰(撒改长子)、完颜宗望(阿骨打次子)与西夏割地议和,将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乙室耶剌部吐禄泺西之地割给西夏,西夏奉表称藩。翌年二月,擒辽天祚帝于余都(睹)谷,亡辽。八月,降封天祚帝为海滨王。十月,遣军南下攻宋,以完颜杲为都元帅,完颜宗翰为左副元帅先锋,自西京(今大同市)入太原;以挞懒为六部路都统,完颜宗望为南京路都统,自南京(平州,即今卢龙县)攻燕山。十二月,宗翰破朔州、代州;宗望军在白河大败宋军,收降宋将郭药师,平燕山州县,同时大批任用收买汉族士大夫为州县地方官。四年(1126)正月,金兵渡黄河围汴(今开封市),宋徽宗退位逃跑,钦宗即位,遣使求和,约割三镇地,增岁币,对金称侄,解汴京围。八月,再命左副元帅宗翰、右副元帅宗望领兵伐宋,分别自西京和保州(今河北保定市)南下,复围汴,十二月,宋帝投降,北宋亡。五年二月,诏降宋徽宗、钦宗为庶人。三月,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四月,命宗翰、宗望掳宋徽宗、钦宗及大批人口、财物北归。十二月,命完颜宗辅领兵伐南宋。六年七月,命完颜娄室攻陕西。宗翰与宗辅合兵追宋高宗。七年五月,命拔离速等袭高宗于扬州,迫高宗率官属渡江,南逃建康(今南京),遣使求和,不许。十一月,宗弼军大败宋军于和州,渡江至建康。高宗先后逃往杭州、越州、明州(治所在今浙江宁波市南),后被迫仓皇入海,金军入海追击300里,不及,还军。八年七月,派右副元帅宗辅往陕西。九月,立刘豫为大齐皇帝,都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县境),作为金朝一个属邦,世修子礼。十年四月,改订勃极烈制度,仍定勃极烈为4员:阿骨打孙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皇子宗磐为国论忽鲁勃极烈,原国论忽鲁勃极烈宗干为国论左勃极烈,原移赉勃极烈宗翰为国论右勃极烈兼都元帅。在位期间,政治上建立各种典章制度,颁布官制,在汉人居住区采用汉官制,着手在中央进行汉官制改革;军事上也仿辽、宋旧制,设元帅府,诸军设都监;经济上采取受田、赋税等措施,在女真人中立牛头税赋税制;将大批女真猛安谋克户迁居今华北地区,将俘掠的汉人北迁女真地区。十三年正月死。三月,尊谥文烈皇帝,庙号太宗。皇统五年(1145),增谥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猜你喜欢

  • 白水涧道

    即今新疆乌鲁木齐经过板城至吐鲁番所经天山白杨沟谷道。系唐代西州通往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唐《西州图经》载:“道出交河县界西北,向处月已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沿途出土有汉、唐、元诸代墓葬。

  • 沈馆录

    书名。朝鲜人撰。7卷。记事起清崇德二年(1637)二月,迄顺治元年(1644)八月。载朝鲜世子李��被质于沈阳时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本书是《沈阳日记》、《沈阳状启》的简本,亦

  • 黎锦

    海南岛黎族妇女一种传统织绣工艺品。系取汉族地区之彩帛拆取色丝间以当地产的木棉纱线织之而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图案,色泽鲜明灿然如画,其中以有金丝间错者为上,可作衾褥、幛幕等,宋代时就以其织工精细

  • 孔雀

    见“破六韩孔雀”(1847页)。

  • 锡缜

    1822—约1884清朝大臣。原名锡淳,字厚庵。正蓝旗蒙古人。博尔济吉特氏。咸丰六年(1856)中进士,初任户部郎中,后任江西督粮道,因病请休。光绪四年(1878)十月,以内阁侍读学士、副都统衔,为驻

  • 右江

    河流名。与左江流域同为壮族聚居区,故常以左、右江代表壮族地区。左江主要是侬峒地,右江主要是黄峒地。发源于云南广南龙山,流至百色纳澄碧河后称右江,经田阳、田东、平果、隆安,至邕宁宋村(亦称合江村)与左江

  • 蒙古官学

    清代专门培养蒙古八旗子弟的学校。内务府下属机构。乾隆十二年(1747),在咸安宫官学内设立。设管理事务大臣1人,总裁3人、蒙古教习、额外蒙古教习3人,收蒙古八旗官学生24名,主要学习蒙古经书及文字翻译

  • 圣母节

    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亦称花婆节。流行于壮语北部方言区。每年夏历二月初二为“圣母”诞辰,故以是日为“圣母节”。相传百越首领※冼夫人(约512—602)死后,岭南越人后裔共奉之为“圣母”,视若神灵,相沿至今

  • 改斯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或称期期,彝语音译,意为部分化出的彝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及永胜、凤庆、云县、祥云、巍山、普洱、景东、澜沧、西畴、广南、文山、新平、开远、易门等地。详见“彝族”(2594页

  • 兀鲁兀惕

    即“兀鲁兀”(109页)。